銀行理財市場穩查包養網中求進_中國網

歲末年初,年終獎和壓歲錢該如何打理?選擇儲蓄,還是銀行理財、公募基金?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2月2日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銀行理財市場發生了不少新變化。其中,2023年創造收益6981億元,投資者數量同比增長17.84%,支援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19萬億元。2023年,理財產品主打穩健策略,不少產品逐漸走出“破淨”陰霾。

固收類產品占比最高

2023年,銀行理財市場為投資者創造收益6981億元。《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6.80萬億元,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3.11萬隻,募集資金57.08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6981億元。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1739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5242億元。

從產品的投資性質看,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最高。截至2023年12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為25.82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6.34%,較年初增加1.84個百分點;混合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為0.86萬億元,占比3.21%,較年初減少1.89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8萬億元、0.04萬億元。從產品的運作模式看,開放式理財產品佔據主體。截至2023年12月末,開放式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為21.18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79.03%,較年初減少3.68個百分點;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為5.62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20.97%。從收益率的角度看,2023年各月度,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2.94%。市場研究機構分析認為,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率下滑與貸款市場利率持續下降有關。2023年,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8%,同比下降0.29個百分點,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新低。

進入2024年,債券產品將成為理財市場的發力方向。“接下來,將推動銀行加大向居民銷售政府債券的力度,既為居民提供更多兼具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投資產品,也進一步疏通儲蓄向包養平臺推薦投資轉化的多元化管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結合對未來物價變動趨勢的判斷,前瞻性把握好實際利率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保本保息”理財產品一去不復返,淨值型理財產品成為絕對主流。《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為25.97萬億元,占比高達96.93%,較年初增加1.46個百分點。而回顧2023年,因為部分淨值型理財產品跌破淨值,以及受季節性效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市場出現較大規模的贖回,市場包養網規模一度承壓,這對理財公司、商業銀行提出了新挑戰。“為了有效應對市場變化,理財公司、商業銀行採取了多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投資者信心與市場預期。”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介紹,部分理財公司調整了資產配置策略,推出了更多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平滑了市場波動對理財產品淨值的衝擊;部分理財公司通過自購途徑,將公司自身利益與投資者利益進行捆綁;此外,不少理財公司還下調了產品的多項費用。

投資者數量保持增長

2023年,銀行理財市場的投資者數量維持增長態勢。《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14億個,同比增長17.84%。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新增1686.29萬個,機構投資者數量新增38.65萬個。

從結構上看,個人投資者仍是絕對主力,數量為1.13億個,占比高達98.82%;機構投資者數量占比略有上升,數量為134.60萬個,占比為1.18%。

從風險偏好上看,穩健型投資者的占比最高。截至2023年12月末,在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中,數量最多的是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33.95%。此外,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四級(成長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占比均較年初有所增加,分別增加2.02個百分點、0.14個百分點和0.46個百分點。

與持續增長的投資者數量相對應,理財公司數量也在穩步增長。2024年1月,浙商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已獲准籌建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這是獲監管批准設立的第32家理財公司。至此,6家國有大型銀行、12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均已擁有理財公司。

“金融管理部門在嚴格把控理財公司‘入口關’、穩步推進理財公司批設工作的同時,要積極研究優化中小銀行設立理財公司的新模式、新路徑,更好滿足中小銀行發展理財業務的需求。”董希淼認為,理財公司大規模集中設立的階段已結束,當前正處在常態化設立階段,金融管理部門可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則發放理財公司牌照。

“面對市場波動和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理財公司、商業銀行應重點研究如何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之間做好動態平衡,這將是一個長期的挑戰。”董希淼建議,理財公司、商業銀行應加快引入、培養專業人才,不斷提升對宏觀形勢和金融市場的研判能力,持續提升投資研究能力、資產配置能力,為不同需求的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產品與服務。同時,理財公司應加強與市場參與各方的溝通,開展形式多樣的投資者教育活動,強化“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原則,持續提升投資者的金融素養,引導投資者養成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

更好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2023年,理財市場充分發揮資金優化配置功能,通過多種途徑,更好地將資金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截至2023年12月末,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包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援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19萬億元。據介紹,銀行理財產品的資產配置以固定收益類為主,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的餘額分別為16.45萬億元、1.79萬億元和0.83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比例為56.61%、6.16%和2.86%。

從配置債券的類別看,信用債佔據主體,較2023年初占比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12月末,理財產品持有信用債12.包養24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比例為42.12%,占比較年初減少3.54個百分點;持有利率債0.93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比例為3.20%。從服務實體經濟的領域看,銀行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的規模超過了2500億元,投向“一帶一路”、區域發展、扶貧紓困等專項債券的規模超110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8萬億元。

在綠色金融方面,銀行理財市場2023年累計發行ESG主題(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財產品120只,合計募集資金超1100億元包養網 花園。截至2023年12月末,ESG主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達1480億元,同比增長13.50%。

“截至2023年12月末,招銀理財公司全口徑綠色金融業務餘額為344億元,其中,債券直投餘額為293億元,專案類資產業務餘額為51億元。”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推出了4只ESG主題理財產品,截至2023年12月末存續規模達17.3億元。

除了綠色金融領域,商業銀行、理財公司不斷創新探索特色產品。截至2023年12月末,市場存續“專精特新”、鄉村振興、大灣區等主題的理財產品超200只,存續規模超1200億元。中郵理財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3年12月末,中郵理財累計發行92只“惠農”主題理財產品,期限覆蓋3個月至3年,旨在更好滿足廣大農村地區的投資者需求。

儘管銀行理財服務實體經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資產、負債均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12月末,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資產合計29.06萬億元,同比下降3%;負債合計2.23萬億元,同比下降1.76%;理財產品杠杆率為108.31%,較年初增加0.11個百分點。董希淼認為,2024年,從資產配置看,理財資產配置將延續“二八”定律,即80%的安全墊資產和20%的博收益資產,預計債券、公募基金、權益類資產的占比將有所回升。(記者 郭子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