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亮出“泉韻查包養網鄉居”新名片_中國網

七十二名泉、黃河、大明湖、千佛山……美麗的山東省省會濟南市,有“泉城”的美譽,是一座被山、河、湖、泉包裹的城市,歷史悠久、美名遠揚。近幾年,隨著和美鄉村建設的扎實推進,這座城市又亮出了一張嶄新名片——具有“泉水韻、黃河情、湖光美、山川秀”和“生態底色、產業成色、文化特色、保障本色、黨建亮色”等特點的“泉韻鄉居”。

從“去大明湖、趵突泉看看”到“選個村莊去轉轉”,這一轉變的背後,是泉城濟南傾力建設和美鄉村的5年堅持:將和美鄉村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號工程”,已累計投入創建資金200多億元,同步規劃村莊建設、管護與運營,將鄉村建設成為“美麗的生態公園、農民的幸福家園、市民的休閒樂園”,成為包養網價格“千萬工程”在齊魯大地的創新探索,成為“兩山”理論在江北的生動實踐。

抓牢“四個關鍵”,堅持“高標準、大投入”建設鄉村

位於鋼城區顏莊街道西部山區的柳橋峪村四面環山,龍潭河穿村而過。近年來,該村以高標準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探索包養網出雨汙分離迴圈利用、成立環境保護工作隊等經驗做法,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村民自治示範村”等。

一村獨美不是風景。2020年以來,顏莊街道推廣柳橋峪村經驗,累計投入近5000萬元,沿龍潭河集中打造了孫家莊、柳橋峪、狀元溝等5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成為一條鄉村生態與產業融合振興的“隆起帶”。

柳橋峪村,僅是濟南鄉村劇變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大潮湧動,如何建設鄉村,成為首要的時代命題。“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投大錢’,更要‘見大效’。”濟南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實踐中堅持‘高標準、大投入’,抓實抓牢‘四個關鍵’,凝聚合力,重拳出擊。”

——堅持“更高標準、樹立標杆”。濟南從8個方面明確111條創建標準,目標上堅持取法其上,內容上堅持全面覆蓋,要求上堅持共建共用,樹立“泉韻鄉居”的樣板標杆。

——堅持“更大投入、農民主體”。整合專項資金和各類涉農資金,按照每個示範村投入約1000萬元的要求,已累計投入40餘億元用於鄉村建設。同時,出臺簡易招標程式,推行以工代賑方式,讓村集體和農民成為建設主體。

——堅持“規劃引領、美美與共”。實施規劃師制度,構建起包含14支規劃隊伍、101名規劃師的常規智囊團,已打造249個齊魯樣板村、235個省級示範村、43條樣板線路,讓村莊因山而美、因水而美、因林而美、因田而美、因時而美。

——堅持“上下協調,合力推動”。從市委書記到村黨支部書記,四級黨組織書記親自部署、包養平臺推薦親自推動;農業農村部門牽頭,住建、交通運輸等18個部門凝心聚力、同頻共振;14個涉農區(縣)、105個鎮(街)、4698個村居、400余萬農民廣泛參與。

明確“成色更足”,堅持“補短板、重長效”管護鄉村

今年以來,每個月去轄區內最弱的幾個村莊轉上幾次,已成為商河縣龍桑寺鎮黨委書記苑繼強的習慣:“市里每月都要考核農村人居環境情況,而且是以評分最低的村代表咱全鎮的成績,不到80分的村莊,一律列入市級督導的整改清單。”

漂白李村黨支部書記郭寶峰,也已習慣將此作為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先在村裡轉一圈,發現問題馬上整改。現在人居環境的成效,不僅與街鎮分管幹部的評先評優掛鉤,也與咱村的評星定級和村幹部的績效獎勵掛鉤。”

瞄準短板抓考核,針對問題再亮劍。一方面堅持“補短板”,重拳出擊、清倉見底;另一方面聚焦“重長效”,立足長遠、健全機制。濟南通過打出組合拳、打好主動仗,讓農村人居環境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力量更齊、效果更實。

“重長效”先要強隊伍。濟南抓好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近年來新增人居環境整治公益崗位兩萬餘名。起步區孫耿街道范家村10名公益崗人員分為5個小組分片負責,村裡按積分制每月進行考核,年底按考核結果發放獎勵,各小組精心管護,暗自比拼,村容村貌有了顯著改觀。同時,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開展“四大堆”、弱電線纜和殘垣斷壁整治等專項行動。

“重長效”更要建機制。濟南對垃圾、廁所、污水制定管護標準和規範等制度,明確設施產權歸屬,運行管理則交給專業的協力廠商公司負責。全面推廣農村改廁摸排整改智慧化資訊系統,實現數位賦能。在前期實施門前三包、網格化管理、積分制等做法基礎上,探索推廣“四小園”整治模式,調動農民參與的主動性和責任感。

“這是我們建立的農村廁所監管運營一體化智慧平臺系統,能夠實現報修報抽、維修、巡檢等環節全流程智慧化管控。目前,全市95%以上的農村戶廁糞汙處理實現了智慧化運營、精細化管理、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和常態化監管。”山東斯通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泉江說。

瞄準“連片共富”,堅持“股權化、片區化”運營鄉村

眼下,槐蔭區吳家堡街道的萬畝黃河水稻喜獲豐收。“靠著專業化服務,用上先進農機農藝,近幾年優質水稻畝產能超600公斤。村裡成立合作社管行銷,一斤大米能賣包養到10元以上。”席莊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建波說。

不僅優質農產品增效,席莊村還發揮地處黃河岸邊、玉清湖旁的生態優勢,開展過硬黨支部建設,推廣油菜花、水稻輪作,引入專業運營公司發展鄉村旅遊,成為泉城市民的打卡地。村集體收入由5年前的不足萬元到2022年的150余萬元,村民年均純收入超3萬元,較5年前增長66.7%。

如今,槐蔭區以席莊村為中心,以和美鄉村為賣點,以党建聯合為抓手,以產權股權化為手段,在黃河岸邊串點成線,打造“七星九美十三香”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片區。

建設鄉村是基礎,運營鄉村是關鍵。如何放大和美鄉村建設效應?如何實現“既讓鄉村美,更讓鄉村富”?從微觀層面,濟南市注重引導村莊抓住基礎設施提升的機遇,積極回引人才、選育“頭雁”,盤活閒置資源,加快發展。從宏觀層面,積極推動串點成線和片區化發展,在更大範圍內統籌資源、創新業態,帶動鄉村連片振興。

用“股權化”構建共富機制。濟南鼓勵村級黨組織領辦創辦股份經濟合作社,村集體以閒置資源入股,發動農民以土地、資金等入股,吸引各類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入股參股,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一統三收”目標,即村莊閒置分散的資源得到統一有效運營,村集體穩定增收、農民多元增收、各類參與者在鄉村蝶變中共同增收。

用“片區化”謀劃連片振興。濟南推動示範村串點成線,打造景觀公路、生態河道等,已建設美麗鄉村風景線40餘條,“泉韻鄉包養居”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隆起帶”。推進8個“泉韻鄉居”齊魯樣板示範區、5個齊魯樣板省級示範區、5個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創建,進一步整合資金、盤活資源、集聚要素,連片打造可學可鑒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