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以水清去九宮格講座岸綠守護大河安瀾_中國網

滔滔黃河水來到“幾字彎”西側,收起澎湃洶涌,變得溫柔纏綿,潤澤著兩岸的千里沃野。“天下黃河富寧夏”便由此而來。

不久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寧夏專場。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張雨浦介紹稱,寧夏“一半是繁華,一半是沙漠”。

寧夏是全國唯一全境地處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片區和“三北”工程區域的省區。以水清岸綠守護“母親河”歲歲安瀾,成為寧夏兒女的共同責任和擔當。

系統治理護綠洲

在我國西北邊陲,烏蘭布和、騰格里、毛烏素三大沙漠“握手”的地方有一片綠洲。這片綠教學洲就是寧夏。

黃河寧夏段共397公里。雖然僅占全河總長的7.26%,生態卡位卻異常關鍵。

寧夏既是“三屏四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黃河重點生態區和北方防沙帶的交會地,又是青藏高原高寒區、西北干旱區、東部季風區三大氣候過渡帶,對調節我國氣候發揮著重要作用。

大河之治,寧夏先行。近年來,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我們緊扣‘一帶三舞蹈教室區’總體布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123456’計劃。”寧夏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徐忠說。

“123456”計劃是指,圍繞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這一目標,著力打造騰格里鎖邊固沙和毛烏素流動沙地系統治理兩大示范性工程,以賀蘭山東麓水源涵養和生態治理、南部生態保護修復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沙化土地綜合治理三大國家項目為載體,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實施和美城鄉綠化美化提升、沙產業高質量發展、禁牧封育、河湖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四大行動”;打好騰格里鎖邊固沙阻擊戰、毛烏素流動沙地殲滅戰、北部鞏固提升整體戰、中部擴面增綠陣地戰、南部護綠涵水系統戰“五大戰役”;落實人工造林、未成林補植補造、退化林分改造、草原生態修復、封禁封育、濕地修復六項措施。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2023年到2030年,寧夏計劃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任務820萬畝。其中,林草部門實施的營造林和草原生態修復720萬畝,農業農村部門實施的鹽堿耕地改良100萬畝。

“經過分析研判,我們計劃提前完成任務,在五年內實現這一目標。2023年,寧夏森林覆蓋率為11.35%,預計2027年將提高至12.40%。”徐忠說。九宮格

技術創新助防沙

近日,王有德治沙團隊受邀到石嘴山市平羅縣陶樂鎮流動沙丘區域踏查治沙情況。現場,他親自指導當地干部村民草方格的扎設方法。

在寧夏,“人民楷模”王有德的故事婦孺皆知。治黃百難,唯沙為首。治沙,是鐫刻在這位七旬老人心頭永遠的記憶。

首次將苗木培育從以沙生灌木為主轉向常青樹、闊葉喬木、花灌木等多個品種;創造性地把小麥秸稈作為分享草方格固沙實驗材料……1985年以來,王有德帶領寧夏靈武白芨灘林場職工和當地群眾累計營造防風固沙林60多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構筑起一道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40公里的綠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毛烏素沙地擴張。

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小班教學白芨灘的治沙造林技術日趨成熟。進入新時期,為了能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中走在前、做示范,寧夏重點在“新”字上下功夫。

對于每個乘坐包蘭鐵路列車的乘客而言,最難忘的莫過于在寧夏中衛市境內6次穿越騰格里沙漠。從車窗向外眺望,兩側綠色林帶郁郁蔥蔥,不遠處的麥草方格整齊劃一,向沙漠深處延伸。

“麥草方格”固沙法被譽為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

所謂“麥草方格”固沙法,就是把廢棄麥草一束束呈方格狀鋪在沙上,再用鐵鍬軋進沙中,留麥草的三分之一或一半豎立在四邊,然后將方格中心的沙子撥向四周麥草根部,使麥草牢牢立在沙地上。“寸草遮丈風”。經過艱苦的探索、試驗,“麥草方格”固沙法終于擋住了流沙進攻的腳步。沙面得到固定,動物和植物得以在沙漠中繁衍。

除了“麥草方格”固沙法外,為防沙治沙,寧夏科研團隊還探索出許多新技術、新模式。

例如,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推出“草方格+沙結皮”新技術。這一技術是把荒漠藍藻噴灑在沙子表面,以此縮短沙土黏合時間、快速形成土壤結皮。土壤結皮的自然形成需要10—20年,利用這種新技術可縮短至2年左右。寧夏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成功研發一種新型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及生產裝置。刷狀網繩式草方格經久耐用,能夠有效提高防沙效率。記者了解到,目前,相關裝置已經實現自動化和規模化生產,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沙漠地區白天氣溫高,晝夜溫差大,風沙危害強,普通的草方格沙障通常一到兩年就壞了,沒法發揮固沙作用。所以,我們全力支持科研人員創新,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寧夏科技廳社會發展科技處處長張磊告訴記者。

荒山荒溝“穿新衣”

黃河治理,根在流域。寧夏地處黃河上游,長期干旱少雨,是全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

多年來,寧夏按照“南小樹屋部治理、中部修復、全面預防、重點監督”的思路,采取小流域綜合治理、坡改梯、淤地壩建設等措施,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綜合治理。

游客若在春日來到固原市彭陽縣金雞坪,一定會陶醉于這里的梯田花海。放眼望去,層層梯田宛如一條條曼妙的五線譜,山桃、山杏、紅梅杏分享等各色山花就像一個個音符,把山川大地點綴得格外嫵媚。自1983年建縣起,彭陽全流域推進坡改梯,將山地修整為百萬余畝梯田,有效減少了彭陽縣每年向黃河的排沙量。

如今,彭陽縣森林覆蓋率已經從建縣之初的3%提升至36.87%。金雞坪梯田公園也成功入選“中國美麗田園”。今年以來,公園已吸引30余萬游客前來打卡。

為了讓“荒山荒溝穿綠衣”,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蔡進軍,帶領團隊在彭陽縣奮斗了20多年。“這些年,我們對半干旱黃土丘陵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黃河‘幾字彎’生態脆弱區林草植被多功能協同提升等技術展開了科研攻關。”蔡進軍說。

在退化生態系統恢復方面,蔡進軍團隊集成退化荒山植被恢復、退耕地人工林草建設、退化耕地“減—增—提”地力恢復、侵蝕溝立體綜合治理、小流域防護林體系空間配置5種模式,建成2.2萬畝的試驗示范區,使彭陽縣林草植被覆蓋度由17%提高到6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了一番。

彭陽縣的變化只是寧夏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縮影。

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講座寧夏年均入黃泥沙量由20世紀80年代的1億噸減少到如今的2000萬噸,水土流失面積、流失強度實現“雙下降”。

目前,寧夏水土保持率達到77.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高于黃河流域9個百分點。寧夏水利廳副廳長麥山表示:“未來,我們將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全力推進我區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高質量發展。”

護佑“母親河”,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環境更優美,寧夏有信心,更有決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