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規模學校查包養行情如何“優而美”(一線調研)_中國網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

近年來,“撤點並校”優化了學校佈局,集中了辦學力量,但仍有部分鄉村小規模學校在方便偏遠地區學生入學、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對於切實提高農村教育品質、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編  者

早上6點50分,啾啾鳥鳴喚醒了剛讀小學一年級的陳嘉霖。他一骨碌爬起來,穿衣洗漱,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便跟隨四年級的哥哥陳子健一道上學去了。

平坦的柏油路順著半山腰蜿蜒,兄弟倆走得歡快,沿途不時有小夥伴加入進來。不一會兒,這群小學生就到達了位於村口的金塘小學,教師們正在校門口迎接。

金塘小學是湖南湘江新區蓮花鎮雲集村的村小。學校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共有48名學生和9名教師,屬於鄉村小規模學校。

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金塘小學持續探索,通過建強支教隊伍、發揮小班教學優勢、盤活社會資源、優化辦學條件等方式,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準,實現了從“小而弱”到“優而美”。

學校是“撤”是“留”?

多方考量抉擇,傾聽村民呼聲

“有哥哥領著,路上還有村裡的孩子做伴,我很放心。”陳嘉霖和陳子健的母親鐘添花說。

10年前,鐘添花生下子健後,便不再外出務工,留在家裡照顧老人和小孩。

“若沒有村小,我們只能把孩子送到鎮上讀小學。去鎮上的路單程就有八九公里,每天來回接送費時費力。”鐘添花說,如果在鎮上上學,最可行的辦法就是租房陪讀,但一年的房租再加上吃穿用度,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此外,家裡還有老人需要照顧,顧了這頭就顧不上那頭。

鐘添花家的情況,並不是個例。雲集村與長沙市寧鄉市、湘潭市雨湖區交界,離長沙市區較遠。村裡共有1427戶4000多人,一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民在市區購房安家,但仍有部分村民生活在這裡,依然渴求在家門口接受優質教育。

金塘小學創辦於上世紀70年代,最多時全校曾有三四百名學生。到了2015年,學生人數約100人。金塘小學是否還有辦下去的必要?這一問題,成為當地教育部門關注的重點。

當時,村小生源減少,在湖南各地不同程度出現。2016年,湖南省教育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意見》,進一步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工作,要求各地嚴格按程式進行學校佈局規劃、撤並與恢復。當年5月,為了進一步集中辦學力量、優化教育資源、提高教育品質,新一輪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展開調整。蓮花鎮中心學校作為轄區內教學管理服務機構,專門對鎮裡的農村學校開展了多次深入調研。

學校是撤還是留,要充分尊重村民意願和實際需求。走訪雲集村時,蓮花鎮中心學校校長李雙全發現,保留金塘小學的呼聲十分強烈。

“學校不能撤並,我們想讓孩子們在家門口讀書!”鐘添花記得,當得知金塘小學有可能被撤掉,很多村民都找到調研人員和村幹部,反映自己的心聲。

李雙全介紹,調研發現,金塘小學所在的雲集村位置比較偏僻,若是該校被撤掉,孩子們的上學成本會提高不少。同時,如果村裡學生全都在蓮花鎮就讀,鎮上小學的校園面積和教學設施也難以滿足需求,而金塘小學原本的教學樓和教學裝備又閒置浪費了。

答案漸漸清晰了起來。調研結束,按有關程式報批同意後,蓮花鎮“撤點並校”正式啟動。除了4所可被蓮花鎮中心小學輻射的村小外,其他6所村小保留並繼續辦學,其中兩所為鄉村小規模學校,金塘小學就是其中之一。

怎樣從“弱”到“強”?

建強支教隊伍,發揮小班優勢

這學期,陳子健所在的四年級班迎來了新班主任易婷。此前的班主任歐陽倩丹結束了兩年支教,回到原單位岳麓區第一小學。

兩年前來到這個班時,歐陽老師教授英語、語文兩門課程。為了讓班裡的學生們增加閱讀量,每天午休後,她都會在教室裡陪孩子們至少閱讀20分鐘。由於班上僅有10名學生,語文課上,全班同學都會輪流上臺分享閱讀感悟。

一段時間後,學生們的語文基礎更牢固,學習興趣也提升了。以前,陳子健在課上回答問題都會緊張得不敢抬頭,現在他已經能落落大方地清晰表達,自信洋溢在臉上。

班主包養行情任換了人,如何保證教學品質?學生們又能否適應?

過去幾年,身為學校教導主任的易婷和全校四五十名學生朝夕相處,本來就對四年級班的情況非常熟悉。成為班主任前的暑假,易婷到班上每一個孩子家裡做家訪,更詳細地瞭解孩子們的家庭狀況以及家庭教育方法。開學後,她為孩子們量身定制了教學計畫,因材施教。

“這學期我們延續了歐陽倩丹老師的一些好做法,並利用小班教學的優勢設計課堂活動和教學方法,引導每個孩子積極開動腦筋,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易婷說,在課堂上,她儘量用提問、對話替代長時間的知識講授,學生們也都有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

202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和管理的意見》發佈,提出深化教學改革,發揮小班教學優勢,採用更加靈活的教育教學方式,加強個性化教學和針對性輔導,提高鄉村小規模學校育人水準。

“和城區學校相比,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班級更像為學生‘開小灶’。”易婷說,對教師來說,也能夠更從容地掌握班上學生的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如今,金塘小學的9名教師中,有2名本校教師、7名支教教師。其中,區級骨幹教師2人。

師資力量,是提高教學品質的關鍵。在湘江新區,支教教師成為補齊鄉村小規模學校師資短板的生力軍。

包養網

“每一名前往鄉村學校支教的教師,都經過了層層選拔,優中選優。”湘江新區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李曉麗介紹,每年教育部門發佈支教教師選派計畫後,由教師們自行報名,其所在的學校根據教學成績與工作表現進行評分選拔,經教育局考察通過後,獲得支教資格。

湘江新區教育局明確,評定高級教師職稱時,農村教育工作經歷作為必要條件。前往鄉村支教的教師,可以享受鄉村人才津貼和鄉鎮工作補貼。教師節表彰專案單獨設立鄉村教育獎,對在農村支教的優秀教師給予充分肯定。

李曉麗告訴記者,為了讓支教教師更加適應鄉村教學特點,教育局每年都會對包養他們進行培訓。湘江新區各鄉鎮的中心校還安排青年教師與支教教師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同支教教師分享經驗,更好地保證教學品質。

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金塘小學的“軟實力”不斷增強。湘江新區教育局每年對下屬各中小學校、幼稚園進行年度績效考核,考核教育教學活動等。在2022年度考核中,金塘小學榮獲一等獎,當年獲得一等獎學校的占比為30%。

如何既“優”又“美”?

改善校園環境,優化辦學條件

陽光穿過樹枝,體育課上,陳子健和同學們盡情地在色彩明快的塑膠運動場上奔跑、投籃。平時文靜的班長黃姝晴也加入進來,孩子們的歡笑聲此起彼伏。

“以前的水泥地變成了塑膠地,彈性好又防滑,孩子運動不容易受傷。”聽聞操場變了樣,黃姝晴的母親朱娜十分欣喜。

黃姝晴的姐姐黃姝雯也曾就讀于金塘小學,目前在蓮花鎮實驗中學上初三,成績名列前茅。本來,朱娜也可以讓姐妹倆在城區入讀對口小學,但為了方便照顧老人,朱娜還是選擇將孩子送到她們父親曾就讀的金塘小學。

“從不覺得孩子在村小上學就比在城裡差。”如今,學校每年都有新變化,讓朱娜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湘江新區党工委、管委會十分重視改善鄉村小規模學校的辦學條件,每年都拿出資金逐步對學校開展提質改造。

據金塘小學原掛職校長譚明君介紹,2021年以來,金塘小學解決了許多問題,校園環境大大改善——

金塘小學的老校門前曾有一個長陡坡,因與縣道相連,往來車輛較多,存在安全隱患。2021年8月,在蓮花鎮政府的幫助下,校園另一側修建了新校門,孩子們上下學更安全。

2021年暑假,湘江新區教育局對金塘小學包養網開展了資訊化建設,建好專遞課堂教室,完成弱電整體改造,在教室安裝了教學一體機。2022年,教學樓外牆貼上了新瓷磚,教室內部的牆壁也粉刷一新,還換上了護眼燈。

有硬體做支撐,如今金塘小學有了更優質的課程。

通過專遞課堂這一利用互聯網授課的教學模式,孩子們能夠和蓮花鎮中心小學以及其他城市學校的學生們共上一堂課,並與授課教師即時對話交流。專遞課堂有效解決了該校專任藝體教師缺乏的問題。

同時,金塘小學還充分利用周邊社會資源,引入特色課程。

長沙市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嶽麓營地,離金塘小學不到3公里,擁有非常豐富的課程體系。為此,譚明君曾多次上門對接,引進了粽編、泥塑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以及小詩寫作等創意表達課程。每週四下午,該基地的老師都會來到學校,為孩子們授課。

金塘小學的教師也結合自身特長,開辦了合唱、籃球、書法及手工等社團,全方位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去年9月,來自湘江新區東方紅小學的老師汪鑫接替譚明君成為金塘小學掛職校長。很快,學音樂出身的她就組建起一支校園合唱團,讓音樂豐富孩子們的生活。

金塘小學的變化,也為村子的發展增添了一份底氣。“我們打算利用優質山林資源,打造康養產業,吸引能人回鄉發展。有教育資源做後盾,年輕人才會願意留下來,鄉村全面振興才更有活力。”雲集村黨總支副書記張智韜說。

目前,湘江新區共有鄉村小規模學校10所。湘江新區教育局著力提升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教學品質,吸引更多農村孩子就讀。

據瞭解,2021、2022年兩年,湖南全省停辦鄉村小規模學校2299所,提質改造1417所。未來,湖南將進一步規範學校停辦撤並,確保適齡少年兒童就近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同時,進一步提高鄉村小規模學校品質,從辦學條件、師資隊伍、課堂教學、教研包養網教改等多方面入手,把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帶給農村偏遠地區的孩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