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作休查包養網耕 藏糧於地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實施面積由2016年的616萬畝增至2022年的6926萬畝,實施省份由9個增至24個

輪作休耕 藏糧於地

江蘇省南京市永寧街道多功能油菜特色產業小鎮的稻油輪作區。滕宏飛攝

大型農機在黑龍江省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鶴山農場高粱基地作業。任寶吉攝

河北省永清縣劉街鄉農戶在休耕地塊上查看土壤情況。劉欣羽攝

雲南省硯山縣平遠鎮農民在移栽冬季輪作蔬菜。王國禮攝

引 子

“田休耕,也增收。”種了半輩子莊稼的河北省永清縣劉街鄉李家口村村民葉廣寬,2019年回應國家季節性休耕政策停種冬小麥,次年玉米畝均產量提高了約50公斤,加上每畝500元的休耕補助,一年畝均純收益達600元左右,比休耕前提高了約200元。

河北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省份,地下水長期超采,形成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作為農業大省,河北小麥種植面積在3300萬畝左右,農業用水占經濟社會用水總量半數以上。實施一季(小麥)休耕、一季(玉米)種植後,平均每畝減少用水150立方米。目前,河北省有200萬畝耕地實行季節性休耕,年減少開採地下水3億立方米。

在部分地區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於我國農業發展突出矛盾和國內外糧食市場供求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目的是促進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包養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國家可以根據財力和糧食供求狀況,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試點,安排一定面積的耕地用於休耕,對休耕農民給予必要的糧食或現金補助。”

2016年6月,原農業部、財政部等聯合印發《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提出“堅持生態優先、綜合治理,輪作為主、休耕為輔,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影響農民收入為前提”,率先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開展輪作試點,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區、湖南重金屬污染區、西南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休耕試點。試點以來,輪作休耕實施面積由2016年的616萬畝增至2022年的6926萬畝,實施省份由9個增至24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

前不久,記者走進河北、黑龍江、江蘇、雲南等輪作休耕試點省份,看各地如何在耕種強度上做減法、在品質效益上做乘法,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讓經濟效益與生態效應同頻共振。

為何開展輪作休耕?

讓負重的耕地歇一歇、透支的土壤喘口氣,累計實施輪作休耕超過1億畝次

“一場透雨,苕子就能躥起一片,綠油油蓋住農田。”暮冬時節,站在雲南省硯山縣平遠鎮馬鞍山村村頭的一處大田邊,雲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任文林告訴記者,苕子是專為冬季休耕種植的特色品種,能夠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恢復土壤微生物群落,提升土壤抗病蟲害能力。

跟隨任文林的腳步,記者跨入地裡,腳下的褐色泥土鬆軟厚實,一些苕子嫩苗已破土而出,空氣中氤氳著淡淡幽香。

很多人想不到,眼前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曾是一片石漠化土地。任文林說,過去,這片耕地地塊破碎、耕作層淺薄、有機質含量低,往往是“春耕一大坡,秋收幾小籮”。

硯山縣是雲南省石漠化最嚴重的縣之一,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面積達857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近1/4。

農業資源環境的壓力持續加大,並非只是硯山縣一地的情況。經過長期發展,我國耕地開發利用強度過大,一些地方地力嚴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

2016年起,我國在部分地區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2018年2月,原農業部舉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在會上介紹:“輪作主要是實行玉米大豆輪作,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培肥作用,實現種地養地結合、農業可持續發展。休耕就是減少耕地水資源利用,使耕地得到休養生息,同時加以治理,確保急用之時耕地用得上、糧食產得出。”

2016年9月,硯山縣被雲南省確定為耕地休耕試點縣,首批休耕1萬畝。“休耕地裡種上苕子等綠肥作物,不澆水、不施肥、不打藥,長成後直接翻耕入田,改善土壤結構。”硯山縣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沈德超說。

在馬鞍山村這片土地上,村民們以往每年種一季玉米、一季雜糧或蔬菜。隨著石漠化生態修復項目推進,2021年起,雲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馬鞍山村流轉了1萬畝土地,實施冬季休耕,僅種一季水稻,目前畝產量達600公斤以上。“休耕後雖減少了一季收成,但管護投入相應下降,純收益變化不大,關鍵是地力越來越肥。”任文林說,“想要地養人,人得先養地,要讓負重的耕地歇一歇、透支的土壤喘口氣。”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升級傳統耕作模式,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的實施,推動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形成了耕地用養結合的種植方式。

“以前大夥兒不認換茬,只認黃豆賣價高。”黑龍江省海倫市四大坊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豔菊說,海倫的黃豆貴,農戶追著價格跑,一茬一茬種黃豆,長期的單一種植導致化肥用得越來越多,地力越種越貧,病害越來越頻,“黑土地變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2017年,王豔菊所在的眾福村部分耕地被納入輪作試點。輪作有啥好處?當年秋天,在海倫市農技推廣中心組織下,王豔菊走進市里的農業示範園區參觀,試驗田一分為二,一側重茬,一側換茬。王豔菊撥開黑土,上下打量,只見換茬區的大豆根系更發達,籽粒更飽滿。聽著專家的技術講解,他決定拿出800畝地,來年嘗試輪作玉米。

一年玉米,一年大豆,兩年過去,見到王豔菊地裡換茬後的大豆長勢喜人,不少村民前來“取經”。“輪作5年來,大豆和玉米的畝產量都漲了兩成,化肥使用量卻少了兩成。過去常見的大豆菌核病、紫斑病也少了。”按著計算器,翻開農情檔案,王豔菊難掩喜色。2022年,眾福村輪作面積達2400畝,同比增長20%,糧食總產量同比增長24%。

“通過輪作休耕、秸稈還田、深翻深松等綜合施策,全省輪作休耕試點區耕地耕作層平均厚度增加22.8%,達到28.4釐米。這樣的土壤,更能保墒、保肥。”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郭家勇說。

2021年4月,聯合國糧農組織主辦的線上全球土壤生物多樣性研討會召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應邀為開幕式作視頻致辭時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土壤生物多樣性保護,近年來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著力提升土壤品質和活力。累計實施休耕輪作超過1億畝次,讓土壤得到休養生息。

如何實施輪作休耕?

充分考慮主要農產品均衡供應、庫存現狀、結構調整等因素,合理確定輪作改種作物和休耕的重點品種

寒風凜冽,雪蓋四野,冬日的黑龍江省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榮軍農場四區輪作示範區銀裝素裹。幾個月前,這片土地上還是滿目繽紛的麥穗黃、玉米翠、高粱紅、豆花紫……

“集中連片推進,分區分類施策,我們因地制宜探索出多元化的輪作模式,確保作物均衡增產、增效。”榮軍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翟傑介紹,2022年,農場四區輪作示範區的糧食總產量同比增長35.7%。

“考慮到市場供需等,農場每年各輪作作物的種植面積都有變化。”翟傑說,“為回應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的實施,今年農場計畫種植大豆13.7萬畝,占農包養場耕地面積一半以上;同時,為適應下游廠商需求量的擴大,今年計畫種植高粱1.5萬畝,同比增長25%。”

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總經理張巨集雷介紹,依據區域優勢和作物佈局,北大荒集團以玉米和大豆輪作為主,與雜糧雜豆、飼草、油料作物等輪作為輔,輪作面積達80%以上。

如何確定每年的輪作作物?各農場既因應政府引導和市場需要制定任務,也結合各個地塊農事檔案,科學分解調整任務。“我們充分考慮地塊種植歷史,儘量實行豆科與玉米、高粱等禾本科農作物的跨科屬輪作。”張宏雷說。

打開九三分公司鶴山農場電腦上儲存的1—4—2號地塊檔案,近些年來這塊地從春播、夏管到秋收的每一次農事活動一目了然。“哪年種了啥、啥時候噴了什麼藥、進行了深翻或是耙地,都記錄在冊。”鶴山農場第一管理區種植戶何玉龍介紹,這塊地上來年適合種什麼,這些記錄都是其科學依據,“比如前茬玉米地用過的一些肥料,有利於來年的大豆生產,我們就會傾向於在該地塊輪作大豆。”

推廣玉米—馬鈴薯—大豆的“三三輪作”,以及玉米—大豆、高粱—大豆、馬鈴薯—大豆的“二二輪作”……“近年來,我們持續優化種植結構,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司實際的合理輪作制度,既保護了黑土地,又提升了農產品產能與品質。”張宏雷說。

“針對國內大豆及油料作物缺口較大的情況,重點在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玉米與大豆及油料作物輪作,近年來帶動大豆面積增加3000多萬畝、花生面積增加300多萬畝。”2021年7月,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在農業農村部網站發佈的一則資訊顯示,黑龍江在輪作試點中形成了以玉米與大豆輪作為主,與雜糧、薯類等輪作為輔的“一主多輔”輪作模式,已為廣大農民所接受。

多的減下來、缺的補上來、優的增起來,各試點地區充分考慮主要農產品均衡供應、庫存現狀、結構調整等因素,合理確定輪作改種作物和休耕的重點品種。

步入綠意盎然的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下壩村油菜種植基地,一壟壟油菜葉綠莖壯、長勢喜人。禾田越光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魏清蹲在地裡,雙手扒開一棵油菜,順勢掐下菜薹,掰了一截遞給記者,“嘗嘗,生吃像脆蘿蔔一樣爽口,炒菜口感更好。”魏清說,今年春節期間,油菜薹售價為每斤10元,畝均純收益達1250元以上。

魏清告訴記者,腳下這片土地以往每年分別種植一季水稻和一季小麥,兩個禾本科作物連種,土壤肥力負擔重,每畝水稻得施100斤肥;小麥因被水稻“搶肥”,產量較低,收穫期還易遇到高溫降雨,誘發赤黴病,影響品質。

2016年,江蘇開展省級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在秋冬季作物生產效益低、生態退化等情況明顯的區域,推行輪作換茬、冬耕曬垡、休耕培肥等方式。同年,魏清將自己流轉的290畝地全部改為一季種植水稻一季種植綠肥,每畝獲得補助200元。

2018年,江蘇省被確定為全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省份,南京市進一步優化輪作模式,將稻肥輪作轉變為稻油輪作,從養地為主轉向養地用地相結合:包養油菜落葉落花能夠肥田,油菜籽可以榨油。2020年,魏清在農技部門指導下種植了油蔬兩用油菜。

“施肥量降低了,大米品質提高了。”魏清介紹,大米的蛋白質含量在8%至10%較為合適,含量越高、口感越差,合作社試點實施稻肥、稻油輪作模式後,畝均施肥量從過去的100斤下降至目前的60斤,每百克大米蛋白質含量從11克下降至8.2克左右,米價則從每斤3.5元漲到8元以上,“稻油輪作每年每畝純收益近3000元。”

以稻油輪作為契機,南京市持續擴大冬油菜種植面積,2020年達30萬畝左右,實現10包養網心得年來的首次冬油菜種植面積恢復性增長。2016年以來,南京各級財政資金投入近3億元,完成耕地輪作休耕面積137萬畝以上,實施區域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1%左右。

“稻油輪作是江蘇輪作制度試點的主要模式。2022年秋播,江蘇繼續重點推行稻油輪作,助推油菜恢復至300萬畝以上。”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管永祥介紹,“此外,江蘇因地制宜,與耕地品質提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相結合,探索出多種輪作模式。”

2018年2月,原農業部就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輪作休耕試點的技術模式成熟適用,生態效應初步顯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產與生態相協調。冷涼區建立了“三三輪作”模式,重金屬污染區和生態嚴重退化地區建立了“控害養地培肥”模式,地下水漏斗區建立了“一季雨養一季休耕”模式;一是適區與適種相一致。選擇豆科、茄科、禾本科等養分利用互補、病蟲發生規律不同的作物進行搭配,提高光溫水利用效率,減少病蟲危害損失。吉林東部山區輪作大豆後,化肥使用量減少30%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50%左右。

怎樣保障農民收益?

實行保基本、重實效的補助發放制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落實到縣鄉、兌現到農戶

“每年少種一季麥子,每畝增收200元。”河北省永清縣劉街鄉李家口村村民葉廣寬扳著手指算起了賬。季節性休耕試點前,小麥、玉米輪著種,刨去成本,每年畝均純收益400元左右;小麥休耕後,玉米畝均產量提高約50公斤,加上休耕補助每畝地500元,每年畝均純收益達600元左右。

“現在大家打心眼裡覺得休耕政策好,不像幾年前剛試點推廣時還有些猶豫。”葉廣寬笑著說,老一輩人都有“人懶地荒”的觀念,若是誰家田裡長了草,准得被街坊四鄰笑話,因此村幹部上門動員季節性休耕試點之初,很多鄉親驚訝之余心裡普遍犯嘀咕,“休了耕,咋夠吃”“地荒了,心也慌”……

《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中的話給李家口村的幹部群眾送來“定心丸”:“我國生態類型多樣、地區差異大,耕地輪作休耕情況複雜,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鼓勵以鄉、村為單元,集中連片推進,確保有成效、可持續。”

一戶一戶人家跑,一塊一塊土地看,李家口村村幹部上門講政策、做工作,既算收入帳,也算生態賬:河北位於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人均水資源量遠低於全國平均值,冬小麥種植需要抽取地下水灌溉。把小麥、玉米一年兩熟改為早播玉米一年一熟,實現一季(小麥)休耕、一季(玉米)種植,則畝均可減少用水150立方米。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保障。要讓農民願意開展輪作休耕,必須保證其收益不減少。”2016年6月,原農業部負責同志對《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進行解讀時介紹,中央財政將補助資金分配到省,由省裡按照試點任務統籌安排,因地制宜採取直接發放現金或折糧實物補助的方式,落實到縣鄉,兌現到農戶。

按照《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確定的補助標準,輪作試點每年每畝補助150元,河北地下水漏斗區季節性休耕試點每年每畝補助500元,貴州和雲南兩季作物區全年休耕試點每年每畝補助1000元……為了保證參與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農民不吃虧、有積極性,財政部在實施中不斷完善輪作休耕補助政策。

算清休耕的收入帳、生態賬,身為寬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葉廣寬動了心,於2019年冬季起在合作社流轉的土地上實行季節性休耕。“季節性休耕地塊每3年輪換一次。2019年至2021年,我們合作社共流轉耕地9000餘畝,其中6000餘畝實行季節性休耕。”葉廣寬說,2022年冬季,包養合作社有1000畝耕地實行季節性休耕,連片分佈在李家口村周邊。

走進李家口村村部大院,佈告欄上張貼著季節性休耕公示表,各家各戶休耕面積和補助金額一目了然。“補助款直補到戶,鄉親們安心休耕不吃虧。”永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岳雲波說,休耕補助所需資金結合中央財政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補助資金統籌安排。按照先實施後補助、先公示後兌現的程式進行,驗收合格後,通過“一折通”或“一卡通”兌現到實施季節性休耕的合作社或農戶。

“試點縣要建立縣統籌、鄉監管、村落實的輪作休耕監督機制”“建立對農戶實施輪作休耕效果的評價標準和體系,以評價結果為重要依據實行保基本、重實效的補助發放制度”……嶽雲波對《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提出的要求熟稔於心。他介紹:“永清縣著力強化完善公示等制度,確保休耕補助資金精准發放,最大化發揮資金的激勵效應。”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發佈的資訊,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實施6年多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扶持力度,輪作休耕實施規模逐年增加。實施面積由2016年的616萬畝增至2022年的6926萬畝,補助資金由14.36億元增至111.45億元,實施省份由9個增至24個。隨著輪作休耕制度的深入實施,必將有力促進我國糧食生產高品質發展。(記者 楊文明 姚雪青 邵玉姿 張藝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