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湖北省咸寧市從2017年起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鄉村醫生”建設。為瞭解其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筆者團隊到咸甯市咸安區、通山縣、崇陽縣、嘉魚縣、赤壁市等地及部分鄉鎮、市直相關單位開展調查。調查發現,通過近7年的努力,咸甯市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下不去、藝不精、留不住等問題,還須從人才引進、培育和留用方面進一步發力。
調查顯示,咸甯市現有戶籍人口304萬,其中農村人口212萬。近年來,通過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鄉村醫生”建設,全市共配備310名大學生村醫,具體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注重機制建立。咸寧市自2017年出臺工作方案起,建立大學生鄉村醫生培養機制,合理分配招錄計畫,通過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報考。二是用好項目育才。按照全科醫師標準量身定制培養方案,並定期選派學員到合作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實踐鍛煉,對定向培養的應屆畢業大學生實行6個月的崗前培訓及三年師徒結對指導,幫助其儘快適應村醫崗位,紮根鄉土。三是創新舉措留才用才。咸寧市出臺一系列政策為相關工作做好保障。一方面,強化定向包養網就業。結合本人意願和就近便利,安排畢業學員到村衛生室工作,享受政策規定的鄉村醫生待遇,年收入不低於本地村醫收入的平均水準。對符合條件的,還可依法選拔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兼職。另一方面,有效提高補助。在落實省級對定向培養大學生村醫免費培養政策的基包養網礎上,對在職學歷提升大專和本科的村醫也均實行了免費培養。同時從2022年開始,對錄取後的在校培養學員,提高補助標準;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職稱崗位比例;對在崗大學生村醫直接發放一次性就業生活補助。
咸寧市“一村一名大學生鄉村醫生”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未學好,下不去。項目生源多來自城市,校地溝通協調不夠,畢業後到基層服務面臨編制、待遇、住房、社會保障、繼續教育等現實困難,招生培養、簽訂協定、違約處理措施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二是過渡短,藝不精。根據筆者團隊對2021屆188名畢業生(其中在崗村醫165人)進行的調研顯示,畢業培訓缺少統一標準,有包養網心得的直接在鄉鎮衛生所實踐一個月後上崗,有的採取“老帶新”方式,導致部分畢業生實踐能力不夠,而且過渡期間缺少相關政策保障,使鄉鎮衛生所培訓壓力大,無法滿額運行。三是保障弱,留不住。目前鄉村醫生收入主要來源於以下三部分:村醫配合當地醫療衛生部門參與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所取得的經濟補助;村醫接診患者時發生的基本醫療服務補償;國家針對零差價銷售基本藥物的專項補助,人均年收入不足1.5萬元。特別在部分地理條件較差、人口流失嚴重地區,鄉村醫生外出行醫困難、成本高、收入低。
為進一步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鄉村醫生”工作,根據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建議如下:
健全過渡培訓制度。一是結合鄉村的現實需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制定培養方案。培訓應突出實用性與適宜性,注重臨床能力的培訓。二是探索與各級醫院醫生對口幫扶、上下交流機制。通過雙向派遣醫生,積極發揮上級醫院人才設備優勢,提高鄉村醫生專業水準。三是完善激勵機制,通過行政考核和經濟激勵,增強鄉村醫生繼續學習、鑽研專業的積極性。
多措並舉,切實保障待遇。一是多管道保障並提高收入。探索鄉村醫生底薪制度,確保偏遠困難地區鄉村醫生基本收入,提升鄉村醫生工作服務積極性;採取措施保障各項補助落實到位;積極探索有效補償方案,適當提高基本藥物制度專項補助。二是完善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制度。對於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建議參照民辦教師“民轉公”等辦法,開展鄉村醫生“農轉公”身份轉換試點,引導其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於不符合條件到齡退出的鄉村醫生,要進一步提高養老待遇,妥善解決鄉村醫生的退後生活保障問題。
注重專案宣傳,優化培養體系。一是招生宣傳要進村進戶,提高學生和家長對該專案具體內容的瞭解程度,明確“來自農村,服務農村”的定位。二是優化“一村一名大學生鄉村醫生”人才培養方案,增加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三是建立畢業生跟蹤隨訪的有效措施。
“一村一名大學生鄉村醫生”是優化鄉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包養的重要舉措,下一步,應基本實現鄉村醫生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擇優將一定比例大學生鄉村醫生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事業編制管理,鄉村醫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較好保障;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和落實,更好保障農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
(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