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包養網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28”)前幾日在阿聯酋迪拜的世博城落下帷幕。從世博城地鐵站出口到世博城入口只有一箭之遙,很多人輕輕鬆松兩分鐘就能走完。可對參會者來說,卻沒那麼簡單就能到達會場。
出了地鐵,在工作人員指引下,參會者要經過一段長長的斜坡下樓,出了站,眼瞅著會場入口就在前方,卻被要求向著相反的方向繼續前進,通過一段蛇形通道後再下樓。之後,參會者要頂著大太陽走上數百米,通過一個紅綠燈後,又掉頭往回走上數百米,接著又進入一段蛇形通道緩慢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入口安檢處,又是一段蛇形通道。儘管安檢入口開設了28個通道,但通行速度依然不快。
一開始包養,隊伍裡還有很多人西裝革履,走著走著就發現,不少人解了領帶,脫了西裝,頭上掛了汗珠。是的,COP28很“熱”。
官方資料顯示,有近10萬人註冊參加這次會議。正因為如此,主辦方想盡辦法來放緩入場速度,避免安檢處過度擁堵。
和往屆大會相比,COP28的熱度確實前所未有。COP24有差不多2.3萬人註冊,COP25有近2.7萬,之後COP26數字大幅增加到了4萬。近幾屆參加人數最多的COP27也不過有4.5萬人註冊。
在COP28開幕當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今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隨著氣候變化影響的加劇,地球村村民參加氣候變化大會的熱情一路高漲。
世博城占地438公頃,但膚色包養網不同、穿著各異的參會者依然讓不少地方出現擁堵。
會場裡最熱鬧的地方之一是中國館。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氣候變化大會,但中國社會各界參與大會的熱情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除了學者、企業家和環保機構人員,我在中國角還發現了不少學生及基層公務員的身影。他們中的不少人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國已不僅僅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也是重要的貢獻者、引領者。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北京十八中的高三學生馬藝原。在11月30日中國角一場活動上發言前,17歲包養網的她剛發了幾天高燒,而12月7日她要參加藝術考試,幾天後還要參加其他幾項考試。
“我想向全世界展示一下我們做了什麼,也想學習一下國外是怎麼做環保活動的。”馬藝原說。
在校園裡,馬藝原和綠蔭環保社的成員們一道,研究設計了盲人垃圾分類垃圾桶,通過對腳踏盲道圖案改良,説明盲人準確投放垃圾。他們還在校園裡積極推動綠色出行。
不少基層公務員在中國角分享了他們所在地區的低碳轉型探索。例如,四川省瀘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趙曉瓊分享了“碳普惠”的瀘州實踐,講述了瀘州通過“綠芽積分”小程式帶動使用者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的案例。
來自印度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官員拉金德拉·尚德對中國的碳普惠機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中國角門口,他拉著我瞭解碳普惠的運作機制,聊了半個多小時仍不停提問。得知我要回去趕稿,他堅持讓我下載一包養網個可以即時聯繫到我的手機應用,試了確定可以聯繫上我後,才放我走。
拉金德拉·尚德說,他也想做類似碳普惠這樣的應用,但沒想到中國早已將其變成了現實。其實,像碳普惠這樣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探索和實踐,在中國還有很多。開放的中國角、開放的中國歡迎全世界的訪客來瞭解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