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國慕尼克2月18日電 題:在氣候問題上失信於全球南方 發達國家加劇全球分歧
新華社記者郭爽 單瑋怡 陳浩
第60屆慕尼克安全會議(慕安會)於16日至18日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克舉行。本屆會議開幕前發佈的《2024年慕尼克安全報告》(下稱《報告》)強調,氣候危機造成的全球風險不斷增加,全球氣候變化正在突破關鍵“防線”,對經濟、社會造成的影響不斷增加。
多名與會政要和專家指出,發達國家至今仍未能履行其率先減排義務,未兌現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的承諾。發達國家在氣候問題上失信於全球南方,必將加劇全球分歧,拖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全球氣候危機令南方國家更加脆弱
“幾乎所有的氣候問題都是由富裕國家造成。”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貧窮國家不僅不是氣候破壞的實施者,反而是氣候危機的重要受害者。”
包括孟加拉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氣候變化問題最大的受害者。許多氣候脆弱國家,特別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已經在承受超出其適應能力的氣候變化後果。
孟加拉總理哈西娜在會上指出:“在全球最易受包養氣候影響的國家中,孟加拉排名第7,而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比僅為0.47%。”
包養網發達國家對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法律義務和道義責任。研究顯示,全球約90%的過量碳排放源自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美國、澳大利亞等高收入國家,即使是收入水準最低的10%的個人,其碳排放量也是印度、巴西或東盟地區最貧困的10%的個人碳排放量的6至15倍。
巴貝多總理莫特利在會上強調,如今全球不發達國家正在為應對氣候危機付出巨大代價,正在陷入無力還債、也無力保護自然或開展氣候適應和減排工作的惡性循環。
發達國家言而無信破壞南北互信
目前全球減排狀況之所以跟《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有差距,發達國家不兌現承諾、不履行義務是重要原因。發達國家此舉挫傷各方實現目標的信心,削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信。
哈西娜指出,全球氣候危機令全球南方國家更加脆弱,但發達國家所承諾和提供的氣候融資仍然嚴重不足,孟加拉目前用於氣候適應和恢復的資金中,75%來自國內資源。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去年11月發佈的《2023年適應差距報告》指出,目前發達包養國家籌集的資金遠遠不足以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估計僅為發展中國家所需適應資金的十分之一到十八分之一。
“我們要記住,當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時,追求狹隘的利益將毫無意義,(發達國家)必須停止毫無意義的軍備競賽,必須將資源轉移到籌集應對氣候變化急需的資金上。”哈西娜說。
“對於歷史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發達國家,必須確保它們能夠快速行動,並率先行動。”西班牙前外交大臣岡薩雷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強調,發達國家必須儘快為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資金。
發達國家缺乏行動加劇全球分歧
《報告》指出,高收入國家未能擴大氣候融資規模包養網,加劇了南北分歧並減緩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行動。
發達國家已經嚴重損害了全球互信。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大會上,對全球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的發達國家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支持,但至今尚未兌現。
在全球能源綠色轉型方面,低收入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和發展機會長期得不到足夠關注。《報告》以非洲地區為例指出,儘管非洲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巨大,但對非洲國家的投資仍然微薄。例如,非洲大陸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太陽能資源的60%,但太陽能裝機容量僅占1%。
此外,較貧窮的包養網國家往往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不得不將越來越多的GDP份額用於氣候適應,而這必然加劇不平等。《報告》指出,低收入國家關於建立新的金融工具和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以調動更多氣候投資的呼聲日益高漲。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1月正式確認2023年為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2024年可能比2023年更熱。
在日益緊迫的全球氣候挑戰面前,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兼國際氣候政策特別代表詹妮弗·摩根在慕安會期間舉行的一場邊會活動中表示,如果缺乏行動,所有人都將承擔負面後果,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全球必須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