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空天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樹東帶領的生態水文遙感團隊在灌溉用水估算領域取得重要包養進展。該研究團隊提出一種基於機器學習和遙感觀測資料的全國尺度灌溉用水量估算模型,並基於該模型揭示了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中國灌溉用水的變化趨勢和經濟影響。
灌溉農業約占全球耕地面積的20%,貢獻了40%以上的糧食產量。中國擁有全球最大面積的灌溉農田,占中國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在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糧食安全日益受到挑戰的背景下,準確估算灌溉用水變化對於制定最優的水資源配置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據介紹,現有的灌溉用水估算方法,受到資料可用性和模型結構的約束,在全國尺度和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適用性差。基於此,該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基於機器學習的新模型,通過整合一系列高精度水文要素衛星遙感產品(降水、蒸散、土壤水分和雪水當量)、氣象驅動因數、經濟統計資料和數值模型類比,在資料驅動框架下估算全國尺度的灌溉用水。新模型在估算灌溉用水方面表現出較高的準確性。通過11個農田網站的獨立觀測驗證,類比資料與實地觀測資料具有顯著相關性,準確率達到90%以上。
全國灌溉用水在2030年-2100年的變化趨包養平臺推薦勢和經濟影響
該研究團隊進一步考慮了一系列氣候和社會經濟情景,將建立的機器學習框架與四個先進的地球系統模型結合,提供了未來70年中國灌溉用水的變化趨勢和相關成本。研究團隊發現,基於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景,未來70年,約60%的省份的灌溉用水量都會增加,特別是西北和華北區域。對比20世紀80年代至2010年的數包養據,全國灌溉用水到2050年預計最高將增加17.1%,灌溉用水的增加帶來每年新增成本最高達到39.1億美元;到2100年預計最高將增加34.8%,每年新增成本最高達到65億美元,研究結果突顯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管理的迫切性。
該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有效估算當前和未來灌溉用水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以擴展到其他面臨日益增長的灌溉需求的國家。研究結果也可為農業用水政策制定和決策提供重要包養資訊,有利於指導在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動態背景下進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管理。
針對中國未來氣候變暖導致灌溉用水量持續增加的情況,王樹東建議,可以通過提高灌溉效率、推廣節水型農業、實施水資源包養網價格管理政策、加強水資源保護和補給、發展再生水利用等多種舉措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管理。
該研究成果以“Uncovering Current and Future Variations of Irrigation Water Use Across China Using Machine Learning”(應用機器學習方法揭示目前和未來中國灌溉用水變化)為題,於2024年3月9日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旗下全球變化旗艦期刊Earth’s Future(《未來地球》)上發表。該研究由空天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本研究的第一完成單位,劉凱博士為第一作者,王樹東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