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高質高效 建和美鄉村查甜心包養網——安徽勇當農業強國建設先行省觀察_中國網

本報訊(記者姜剛 水金辰 趙金正)全年糧食總產增加超10億斤,“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畫穩步實施,和美鄉村建設如火如荼……記者近日採訪瞭解到,2023年以來,安徽錨定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建設目標,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健全完善農業產業鏈條,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打造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農業強國建設持續貢獻力量。

糧食總產增加超10億斤

隆冬時節,皖北大地被綠油油的麥苗覆蓋。阜陽市潁州區田集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雷走在田間,拔了根幼苗查看凍根情況。39歲的楊雷是遠近聞名的種糧能手。20包養網排名23年秋收時節,他種植的玉米產量吸引關注:經專家測產,畝產達1045.63公斤,打破安徽省玉米單產歷史紀錄。
“很多人說這刷新了認知,2024年要跟著我一起幹。”楊雷說,這樣的產量得益於“良種配良法”:精選耐密植品種,畝株數較2022年增長近一倍;鋪設滴灌帶、選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增施葉麵肥,全週期保障玉米生長……
在合肥市廬江縣,經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栽培室首席專家吳文革團隊指導,當地種糧大戶種植的約560畝中秈稻田塊實現畝產“噸糧”。
在宿州市靈璧縣,種豆大戶陳曉偉種出了畝產343.56公斤的大豆,刷新了安徽省大豆單產歷史紀錄。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安徽的糧食產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800億斤以上。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安徽2023年糧食總產達830.16億斤,較上年增產10.14億斤。
“到2035年全面建成‘千億斤江淮糧倉’。”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潘鑫說,2023年安徽提出多種糧、種好糧,謀劃加快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行動,為國家糧食安全多作貢獻。
糧穩天下安,產能提升來之不易。
在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感慨2023年水稻獲得了大豐收,平均畝包養產1400斤左右,但過程跌宕,最終“化險為夷”。
“插秧時遇上了乾旱,多虧了村裡新修的水利工程,及時灌上了水,否則可能就沒啥收成了。”程夕兵說,這幾年,農田水利設施越來越完善,種糧人心裡“有底”了。
多種糧、種好糧,離不開“真金白銀”政策的助力。
過去的一年,安徽進一步提高高標準農田畝均投入標準,省財政統籌11億元用於支持糧食生產,安排2.5億元對300畝以上的種糧主體進行專項支援,安排1億元糧食生產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深挖糧食單產潛力。
2023年中央一號檔提出,“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
“我們通過優品種、推技術、賽高產等方式力促大豆、玉米單產提升。”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副局長曹高飛說,2023年安徽篩選了一批抗逆、豐產、抗病、耐密玉米品種和淨作高產穩產品種,提高免耕精量種肥機播、“一噴多促”等關鍵技術到位率,通過開展高產競賽引導各種植主體自發爭高產、創紀錄。
2023年,安徽省在8個大豆、6個玉米主產縣(區)整建制開展大豆、玉米單產提升行動。各地強化組織領導,狠抓關鍵技術落實,主動應對防災減災,全力提高糧油作物單產水準,實包養網比較現單產水平穩中有升。

做好增值大文章

肉牛養殖企業增多,產業鏈越來越完善……2023年以來,“養好牛”成了亳州市利辛縣的熱詞。走在鄉村,記者看見牛棚多了,一些村民屋外的白牆也換上了“養牛致富”的繪畫。
搭上數位化“快車”,一些地方開始探索“智慧養牛”。
在位於利辛縣的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頭頭牛都打上了耳標,這些耳標配合牛棚內的AR攝像頭、數智化終端基站,與利辛縣搭建的“徽牛雲”肉牛產業發展數智平臺相連,實現了健康監測、環境溫濕度監測以及生物資產監管。
“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畫是2023年安徽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通過種養一起抓,推進秸稈資源過腹轉化增值;做好‘畜頭肉尾’,延伸肉牛產業鏈條,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大肉庫’‘大廚房’。”利辛縣委書記張吉明表示,這是以大農業觀思維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關鍵一環,帶動了農業增值、農民增收。
圍繞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安徽省各地開展“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
在安慶市懷寧縣,小小藍莓果正成為當地“有盼頭”的大產業。打造長三角最大的縣級藍莓種植區,建立藍莓種質資源苗圃和資料庫,建成集冷鏈、倉儲、分揀、深加工、交易為一體的藍莓產業園……2023年,懷甯藍莓鮮果產量超3萬噸,藍莓深加工年處理能力達7萬噸,綜合產值約65億元。
大豆主產區宿州市埇橋區,2023年著力打造皖北大豆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記者瞭解到,4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包括高鹽稀態發酵釀造醬油、大豆膳食纖維加工寵物飼料原材料、投資超6000萬生產高品質大豆植物蛋白等。埇橋區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股負責人武龍洋介紹,4個項目建成投產後,將實現產業鏈產值增加超10億元。
在皖南,黃山市依託良好水質打造泉水魚、臭鱖魚產業,2023年,徽州臭鱖魚年產值突破50億元。目前,安徽正引育一批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徽派預製菜,壯大預製菜“徽派品牌方陣”,打造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預製菜產業。
安徽省提出,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方向,下大力氣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力爭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至少重點培育1個優勢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和美鄉村彰顯徽風皖韻

大別山腹地,安慶市岳西縣石關鄉石關村又迎來了滑雪季。手握雪杖、腳踏滑雪板,一個個遠道而來的滑雪愛好者馳騁在皚皚白雪間。
平均海拔約900米的石關村,2023年進入安徽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建設名單。全域環境治理、基礎設施提標升級、全村90餘家民宿品質整體提升、與協力廠商公司免費簽約幫助個體民宿設計包裝……一系列專案已準備就緒。
“我們將扎實做好這些項目,推動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建設見效。”石關村黨總支書記汪文林充滿期待地說,“2024年石關村村容村貌和產業形態將會大變樣。”
2023年7月,安徽省在黃山市召開全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到2027年,全省計畫建設1000個左右的精品示範村,並系統升級建設省級中心村總數1萬個以上。”會上,安徽省明確,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包養宜業和美鄉村,是安徽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號工程”。
建設和美鄉村,堅持規劃先行。
“此前,一些地方在鄉村建設中,關於‘怎麼建、如何建’完全交給協力廠商公司設計,容易出現千村一面、不符合本村實際的窘境。‘村書記’有想法在鄉村建設中很重要。”安徽省村社發展促進會秘書長董良東說,此次安徽省強調“先規劃後建設、無規劃不建設”的要求,推動村莊佈局、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等規劃在村域層面實現“多規合一”,是務實之舉。
目前,安徽6800餘個村已形成村莊規劃成果、3800餘個村正在編制村莊規劃。各地從自然、人文、產業、建築、風俗等方面,多角度挖掘村莊特性和特色,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
提升鄉村建設水準,運營也是關鍵。為強化要素保障,安徽省財政在每年繼續安排10億元專項資金支援省級中心村建設的基礎上,下達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券不少於20億元支持各地開展精品示範村創建。
2023年10月底,黃山市黟縣人民政府在上海陸家嘴組織了一場特殊的推介會。黟縣將112個村落作為農文旅“產品”,招募鄉村運營團隊開展村莊整體設計、包裝、業態規劃,並參與後期運營、宣推。目前簽約的運營團隊已有7家。
“這是我們利用平臺思維和市場化邏輯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的一次嘗試。”黟縣農業農村水利局副局長程李星樺說,該縣將閒置農房等資源、資產盤活,引進團隊系統梳理挖掘村莊優勢資源、非遺技藝,將散落在村莊中的鄉村記憶變身有價值的市場化產品,鼓勵村集體以管理入股參與分紅,增加群眾的財產性包養收益。
程李星樺表示,以前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建設,村集體在管護時往往捉襟見肘、難以為繼,如今引入市場力量全程參與鄉村建設,讓市場主體有利潤、村民有錢賺、鄉村風貌更可持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