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谷全去九宮格教室鏈條提檔升級_中國網

中國車谷全鏈條提檔升級

——來自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調查

湖北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因車而建、因車而興,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武漢經開區聚焦汽車產業生態,從“一輛車”到“一座城”,發展成為全國汽車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如今,面對汽車行業新的競爭格局,武漢經開區積極布局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賽道,汽車產業加速駛入“智能化”下半場。

從第一輛國產富康轎車下線,到一輛輛新能源汽車駛出數智化工廠;從中法合資30萬輛汽車項目開工,到7座新能源整車工廠落成……33載創新發展,湖北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從“一輛車”裂變成“一座城”,成為全國汽車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被形象地稱為“中國車谷”。

如今,順應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趨勢,“中國車谷”如何實現汽車全產業鏈蝶變式發展?

競速新賽道

走進位于武漢經開區的東風汽車試驗室,工程師伊歷君全神貫注地關注著大屏幕上各項動態參數的變化,九宮格他正在參與研發新型新能源汽車底盤操控系統。

2024年11月14日,當年全國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東風汽車云峰工廠下線。這家位于軍山新城的工廠,是武漢經開區3家教年來投產的新能源整車工廠之一。

33年前,在武漢西南城郊的一片黃土崗上,為承接中法合資30萬輛汽車項目,武漢經開區正式破土動工,武漢人的“汽車夢”就此啟航。

2003年,東風汽車將公司總部搬到了武漢經開區,并先后與日產、本田在武漢經開區成立合資車企。世界級汽車企業在此聚首,武漢經開區乘勢而起,成長為“中國車谷”。

經歷高速發展之后,武漢經開區汽車產業發展韌性受到考驗。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歌猛進、國產新能源車企迅速崛起,曾經“靠合資車打天下”的武漢經開區面臨著新的發展命題。

武漢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武漢汽車產量為189.8萬輛,之后一路下滑,到了2023年,武漢汽車產量為121.4萬輛,6年間產量下降36%。

2021年,面臨汽車行業新的競爭格局,東風汽車向新能源與智能駕駛領域全面轉型。同年,三十而立的武漢經開區開啟“二次創業”,提出“借東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通過科技創新競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賽道,加速“換道超車”。

在武漢經開區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機械臂高速飛舞,物流機器人往來穿梭,一輛輛新車在空中“走廊”緩緩移動,每100秒就有1輛新車下線。

“這是本田在全球布局的首個新能源工廠,也是我們有史以來數智化程度最高的工廠。目前工廠正在爬產,更多車型正緊鑼密鼓地調試。”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渡邊丈洋介紹,2030年前,東風本田將累計推出10款以上新能源車型。

國產自主品牌也奮力爭先。記者在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武漢二工廠總裝車間看到,生產線高效有序運轉,暢銷新能源車型接連下線入庫,等待發往全國各地。“我們聯合集團數字化部自主設計了系統架構和數據流程,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定制等業務場景提供智能制造基礎。”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總部長段仁民說。

在推動本地車企電動化轉型的同時,武漢經開區還積極“筑巢引鳳”,吸引全球車企布局。2020年,吉利集團在武漢經開區投資80億元建立了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

“我們堅持向產業轉型要潛力,向科技創新要動力,向對外開放要活力,全力調結構、促轉型、抓開放,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武漢經開區負責人說,通過從“只有油車”向“油電雙智”格局轉型,從“整車為主”向“整零協同”格局轉型,從“專注造車”向“研產銷一體”格局轉型,武漢經開區搶抓機遇,推動汽車產業由一枝獨秀向“汽車+”產業眾木成林轉變。

目前,武漢經開區已落地嵐圖、路特斯、猛士等7座新能源整車品牌工廠,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國家隊”、合資品牌、新勢力“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2024年1月至9月,武漢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31%,新能源汽車總產能已達147萬輛。

構建新生態

武漢經開區的轉型并未停留在引入新能源車企、落地新能源工廠層面,而是順應汽車產業生態向能源、信息通信、材料等多領域拓展的趨勢,布局“汽車+產業”,構建“車能軟芯材”高效協同的產業體系。

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上半場比拼“電動化”,下半場要比拼“智能化”。在上半場“慢了半拍”的武漢經開區,下半場如何實現“快人一步”?

燃油車時代,一輛汽車由上萬個零部件組裝而成;“軟件定義汽車”時代,一輛新能源汽車可集成上億行軟件代碼,很多智能功能都依賴于軟件系統。

武漢經開區順勢而為,競速“軟件定義汽車”新賽道。2023年6月,武漢經開區領導赴長三角城市考察學習,建設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提上議事日程。不到3個月,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揭牌成立,東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積仁獲聘武漢智能汽車軟件產業發展顧問。據介紹,武漢東軟軟件園完成14.5萬平方米園區建設僅用時18個月。2024年5月,武漢東軟軟件園開園、投入運營,為武漢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增添動力。

劉積仁介紹,近年來,東軟集團與湖北移動、嵐圖汽車等企業,同華中師范大學、江漢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在醫療健康、智能汽車互聯、軟件人才培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成果。東軟睿馳智能駕駛產品已應用于多款“車谷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

“有夢想,來車谷,一起創!”武漢經開區廣發“英雄帖”,打造“軟件定義汽車”創新策源地,共同建設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

一批智能網聯及軟件項目在此落地。2023年底,浪潮集團、拙河科技、視熙科技3個總部項目陸續落地。“武漢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區之一,測試道路里程和開放區域面積全國領先,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場景。”拙河科技總經理袁潮告訴記者,公司將在武漢進行硬件設計研發、硬件嵌入式開發、底層軟件及平臺研發、應用算法開發,并將適時建設組裝生產基地。

近日,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發布首顆全國產自主可控高性能車規級MCU(微控制單元)芯片DF30,填補了國內空白。這一聯合體于2022年在武漢經開區組建,由東風汽車牽頭,聯合中國信科、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8家高校及企事業單位,合力攻關“中國芯”。

“經過聯合體全流程閉環研發,DF30芯片突破了汽車芯片定義、設計、工藝等核心技術,形成了50項專利,對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自主可控。”東風汽車研發總院院長楊彥鼎告訴記者。

圍繞“汽車+軟硬件”,武漢經開區高標準建設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等特色園區,招引東軟集團、科大訊飛、巨量星圖等軟件頭部企業,培育億咖通、芯擎科技等軟件信息領域獨角獸企業,形成了以汽車軟件為主導、車規級芯片等核心硬件為支撐的汽車軟件集聚區。

“我們把零部件擺在了和整車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實施‘零整比提升’計劃,制定了‘零部件20條’等政策。2024年9月,我們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進入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公示名單。”武漢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唐超表示。

為了增強自身在汽車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武漢經開區近年來先后引進采埃孚、安波福、艾菲、愛機新能源等60多個關鍵零部件項目,把汽車產業的“零整比”提升到了0.66∶1。

關鍵零部件企業的引入,為車企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新動能。路特斯集團CEO馮擎峰表示時租:“目前,多家武漢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僅在投產之初就進入了路特斯的供應鏈,也進入了工廠間的‘創新鏈’,零部件企業跨領域的創新對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起到了良好的賦能作用。”

造“聰明的車”、修“智能的路”、建“智慧的城”,武漢經開區建成亞洲最大的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在中部地區率先實現全無人自動駕駛全域商業化運營。“車能軟芯材”汽車生態年度總收入超8000億元,獲批商務部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區,“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近3年時間,武漢經開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了4倍,高新技術產業占GDP的比重提高到了45%。

“鏈”出新動能

汽車是武漢市第一大支柱產業,也是武漢工業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在產業鏈發展過程中,東風汽車等企業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武漢市專門成立汽車制造和服務產業鏈工作專班,全力支持東風汽車等企業發展。

2024年8月,東風汽車全球創新中心揭牌。來自東風汽車研發總院、悅享科技的近600名科技研發人員入駐原武漢經開區管委會大樓“紅柱子”,瞄準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

“紅柱子”緊鄰東風汽車集團總部,位于武漢市沌口核心地段。兩年前,武漢經開區跳出老城謀發展,管委會也從沌口搬到軍山。2024年初,東風汽車在武漢設立全球創新中心,需要挑選一處合適的辦公場所。武漢經開區有關負責人及武漢汽車產業鏈工作專班積極上門對接、推薦,讓“紅柱子”變小樹屋身為東風全球創新中心。

“這里即將成為一個創新磁場。”楊彥鼎說,東風全球創新中心將聚焦未來5年至10年的基礎科學研究和前瞻性技術開發,找到下一個“換道超車”的制勝點。

汽車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需要在補短板上下功夫。2024年以來,武漢汽車產業鏈工作專班召開10余次專題會、推進會,與鏈主企業深度對接,“地毯式”掃描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針對薄弱環節“點對點”招商。

采埃孚被動安全、安波福二期、保隆智能駕駛研發總部、蔚來新能源總部、耀皮汽車玻璃二期、華騰汽車零部件、博格華納三期、榮南汽車密封件等一批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的優質項目落地武漢,東風汽車、路特斯等鏈主企業實現就近配套,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有了“底氣”。

2024年9月,采埃孚主動安全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在武漢經開區開工建設。投產后,將主要研發生產汽車制動卡鉗等產品,補上武漢汽車產業鏈上的一塊短板。

武漢汽車產業鏈工作專班還推動搭建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在先后落戶湖北國控、湖北楚象、長江汽車產業3個百億元級供應鏈平臺的基礎上,又高起點打造長江汽車鏈平臺。

在華中地區最大的汽車散熱器制造企業之一湖北雷迪特公司里,工作人員正在對新開發的新能源汽車液冷板進行性能測試。2025年,這批總額超10億元的產品將供給全球汽車巨頭Stellantis(斯特蘭蒂斯),為該集團7款車型電池包提供冷卻解決方案。這是長江汽車鏈平臺撮合成的一筆訂單。

“簽這樣的海外大單,光是資質評審就要3個月到半交流年,還要進行大量的郵件往來、線上洽談。有了長江汽車鏈平臺這個‘紅娘’,只用了4個月時間就拿下了這筆訂單。”雷迪特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江汽車鏈平臺對入駐用戶嚴格審核,審核過程就像購物網站給官方旗艦店加“V”認證一樣,為用戶節省了考察時間。

類似的成功案例在該平臺已有近300個。長江汽車鏈平臺于2024年4月上線,截至2024年10月,平臺累計用戶數近2萬,入駐企業超1.7萬家,收集各類用戶需求近2.5萬條,撮合訂單超百億元。“大部分企業發布需求后1個月左右可成功對接,有的企業半個月內甚至當日或次日就能對接成功。”湖北長江車百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力說。

當前,出海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以“中國車谷”為起點,一個個供應鏈平臺正“通堵點、鏈全球”,一輛輛“車谷造”汽車正駛向世界各地。2024年,武漢經開區實現整車出口12萬輛,同比翻番。(記者 柳潔 董慶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