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在操場上舉行活動。(受訪單位供圖)
▲9月1日下午,第二十九中學小學部的學生們在生活老師的陪伴下搭乘校車回家。本報記者郎兵兵攝
▲9月1日,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小學部的學生面對鏡頭微笑。本報記者郎兵兵攝
甘肅省蘭州市七裡河區雖緊鄰城市,但農村面積超過85%。近些年,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農村生源持續減少,鄉村教育面臨嚴重空心化和資源浪費。2020年,蘭州市七裡河區根據實際,將26所農村中小學和教學點進行資源整合,與城市的51所學校組建為數個教育集團,探索區域內城鄉教育一體化辦學,試圖破解鄉村教育的窘境。
“同學一下變多了,學習氛圍濃厚了”
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坐落在山溝裡,離城區僅有十幾公里遠,但比城區的學校更寬敞,學生們在功能室排練著非洲鼓、學習版畫;教學樓牆面上貼著學生外出研學遊的照片,記錄了在蘭州音樂廳、博物館、與奧運冠軍見面等精彩瞬間。
三年級時,付明鋒來到這所學校就讀,剛開學第一周就收穫了驚喜。“我第一次上了體育課、社團課和心理課。”這些“第一次”讓他對“上學”有了新認識和期待。
學校沒整合之前,付明鋒在袁家灣小學就學,“經常一個人走山路,從幼稚園開始一直這樣。”他說自己不害怕新環境,最害怕的是沒有同學陪伴。“老師比同學多,音樂美術體育都是主課老師教,語文很難考及格。”
2020年,七裡河區探索將26所農村中小學和教學點進行資源整合,與城區51所優質學校組建為10個教育集團。付明鋒周邊的7所農村小學、教學點的200多名學生被集中到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就讀。
優質師資共用是城鄉教育資源整合的關鍵。七裡河區實施了教育集團內教師城鄉雙向柔性流動的政策,通過優質師資的交流示範,實現教育資源輻射共用。
教師從“守學生”到“教學生”。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副校長林婷婷說,教學點的教師大多都是年輕的特崗教師,孤立、閉塞的環境不利於他們教學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師逐漸懈怠,積極性下降,變為日復一日地“守學生”。
整合後,學校為每個學科配齊了專職老師,升級了操場、食堂等硬體設施。林婷婷說,這些教師在大團隊的影響下,精神面貌變得自信,眼界也不斷開闊,逐漸有了超越自我的競爭意識。
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語文教師周瑾發揮自身特長,分小組展開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教社團裡的學生學陶藝、學繪畫。“許多曾經不能實現的想法都有了體現,教學更加專注。”
如今,這裡的教學氛圍和校園風貌已非常接近城市學校。學校翻修一新,不僅為宿舍、教學樓粉刷了牆面包養,還在操場鋪設了草坪。
“同學變多了,老師更專業了,學習氛圍一下子就有了。”轉學後,付明鋒變得愛看書,成績提升很快,“教室後牆書架上擺滿了書!每週都有閱讀課,寫完作業也能看。一天最多的時候能看兩個小時,三國、水滸、西遊都看過一遍!對這些書太愛不釋手了!”
“學校像個‘家’”,來回坐校車
所謂後山,翻過山,進了溝就叫後山,娃兒要上學基本都要走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當地村民指著遠處的高山,這樣描述著孩子上學的艱辛。
王官營中心校校長楊學義說,教學點的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陪伴,由爺爺、奶奶隔代撫養。孤立的教學點、枯燥乏味的學習使他們無法參與正常的集體生活,在遇到生人時不敢直視和主動打招呼。
在城鄉一體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整合校為這部分學生提供了公寓。“寄宿制不是一刀切,可以靈活調整。”蘭州市七裡河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偉福表示:“低年級學生父母可以接送回家,早飯在學校吃,中午吃住也在學校,晚上接回家,我們提倡家長盡可能地多參與孩子的教育。”
今年12歲的魯作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從小和爺爺一起生活的他渴望結交更多朋友,參與集體生活,但之前僅有21個學生的邵家窪小學根本無法實現。2020年,魯作旺所在小學附近所有“萎縮”小學的學生都轉到了交通便利的宋家溝小學,魯作旺入住了學校的學生公寓。
再次見到魯作旺時,他的身邊多了朋友的陪伴。籃球場上他帶球突破、上籃,與隊友擊掌、歡呼。陽光的照射下,他的臉龐微微泛紅,笑得燦爛。
宋家溝小學校長朱弋說,為了照顧好學生的生活,學校將整合後多出的師資聘為公寓的生活老師,在給學生生活和情感陪伴的同時,注包養重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
李加東是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的宿管主任,除了寄宿管理,他還負責跟車每週接送孩子們。“每到週五放學,四輛校車將沿著五條優化線路,把學生們一一交到家長的手裡。雖耗時較多,但不能耽誤親人的相聚。”
這裡山大溝深,尤其在冬天的時候,校車會面臨行路難的窘況。生活老師臧緒玲說:“2021年一冬日降雪,大雪封山,道路濕滑,有一條線路的學生包養們週末沒法乘車回家,生活老師們決定集體留下來加班,陪著孩子們度過週末。”
臧緒玲曾是四年級學生魯金斌在窎嶺小學的數學老師。她說,三年前魯金斌包養剛轉學,頭髮比較長,不敢抬頭看人。來新學校報到的第一天,臧緒玲就帶著他去理髮、洗臉、洗衣服……
現在,魯金斌和姐姐魯金玲、妹妹魯金玉一起,在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就讀。
轉變是一天天慢慢發生的。如今魯金斌看見老師不躲了。有一天在思想品德課上,魯金斌開始“調皮搗蛋”。臧緒玲笑著說:“我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挺欣慰的,說明孩子們慢慢融入了大家庭。”
期盼更多孩子健康成長
“以學生為本,以鄉土為根。”蘭州市七裡河區教育局局長王煒說:“集中辦學後,我們緊扣‘鄉村振興’,發揮鄉村教育的優勢,將課後服務與鄉土文化相融合。”
七裡河區黃峪鎮的王官營中心校管理的村小從2014年的21個整合成目前的4個。下午4點,下課鈴聲一響,王官營小學的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奔向操場。大家迅速排好隊,左手持鼓,右手執鞭,孩子們時而跳打、時而舉打,伴隨體藝老師有節奏的哨子聲,動作起落有度,鼓聲鏗鏘響亮。
王官營中心校校長楊學義說,2020年,學校探索將教育與當地風土人情充分融合,引入學校課後服務,利用鄉村的資源,邀請專家學者和民間藝人走進課堂,同時突破農村的限制,體藝老師會將這些傳統藝術改編成適合小學生學習傳承的表演形式,教孩子們太平鼓、獅子舞、武術操……
王官營小學五年級學生田歆玥練習蘭州太平鼓已有一段時間。“以前,每當村裡響起太平鼓聲,我和小夥伴們都會跑去看熱鬧。自己上手才發覺並沒有那麼好學。太平鼓花樣很多,打一會兒就滿頭大汗。”
學校體藝教師毛璽平說:“孩子們自從打上蘭州太平鼓,精氣神都不一樣了,更加樂觀自信了,身體素質也得到提高。孩子們對鄉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對於鄉村孩子來說,他們有更多的潛力亟待發掘。蘭州市教育局局長南戰軍表示,在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過程中,要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讓他們享受到有品質又有溫度的教育。
王煒介紹,在教育資源整合過程中,按家長訴求和就學意願,就近分流學生400多名,交流調配師資146名。現在每年可節省教育支出約900萬元,將節約資金投入到鄉村教育更需要的地方。
現在,七裡河區每年向農村學校投入專項資金對整合資源的農村學校進行了品質提升建設。“班班通”、智慧黑板、數位化錄播教室等先進教育器材的配備,使所有農村學校實包養現了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
鄉村教育的振興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此模式能堅持下去仍需多方發力:如優質資源是否持續流向鄉村、繞山行走的校車安全如何加強……這一系列問題仍需探索、實踐、破題。蘭州市七裡河區委書記芮文剛說:“但是‘把每一位學生放在心上’是我們的共同理念。我們將繼續為鄉村孩子提供優質、溫暖的教育環境,期盼更多學子成為鄉村振興的人才。”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白麗萍 任延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