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農膜如何“變廢為寶”?來看0.005毫米背後的回收賬查包養網心得和生態賬_中國網

在我國北方旱作區,農膜覆蓋栽培具有顯著的增溫保墒、抗旱節水、增產增收作用,因此被廣泛應用。但使用後的農膜容易給農業生產帶來潛在威脅。冬閒時節正是農業廢棄物集中回收利用的時間,這些廢棄物能不能回收,能回收多少?目前還存在哪些瓶頸需要突破?

這幾天,在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武威、酒泉、張掖等地的高標準農田裡,殘膜撿拾回收機正在田間作業,一旁的村民將機器撿拾起來的廢舊地膜收攏,統一送到鎮上的回收點以舊換新。

武威市涼州區謝河鎮副鎮長 牛泰輝:一方面有效降低了田間地膜殘留,減輕了農田污染,另一方面,通過廢膜換新膜的方式,增強了群眾的環保意識,同時也有效地降低了農戶的種植成本。

在武威市涼州區各鎮包養,各鎮通過設立回收點開展地膜“以舊換新”活動,確保新膜兌換到位,舊膜回收到位,農戶每收集1方舊膜,可以兌換10公斤新膜,提高了大家撿拾廢舊地膜的包養網積極性。2023年,涼州區通過“以舊換新”已兌換新膜74.2噸,回收舊膜7420方。 在一家回收企業,這些廢舊農膜和滴灌帶經過分切、破碎、清洗後進入造粒機,然後加工成一顆顆圓柱形的黑色塑膠顆粒,最後再根據需求製成塑膠製品。截至2022年底,甘肅省共有正常運行的農膜回收利用企業132家,回收網點1827個,基本形成“縣有加工企業、鄉有回收網站、村有堆放場所”的回收利用體系,農膜回收率連續6年穩定在80%以上。

0.005毫米背後的回收賬和生態賬

在農業廢棄物中,地膜由於薄且易碎,回收難度較大。為提升地膜回收利用率,有關部門通過價格補貼的方式,推廣用0.015毫米的加厚地膜替代原本0.01毫米的普通地膜。0.005毫米的背後,算的是回收賬、生態賬。

根據我國於2018年發佈實施的地膜生產標準規定,農用地膜厚度不得小於0.01毫米。地膜越薄,越容易破碎,人工撿拾包養清理或機械回收難度越大,回收率越低。為了提高回收利用率,從2022年開始,我國開始在甘肅、新疆等地推廣使用高強度加厚地膜。以武威市涼州區種植大戶李雙學為例,1700畝需要覆膜的田地,今年全部用上了加厚地膜。

武威市涼州區雙學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李雙學:加厚地膜對我們種植戶來說有好多優點,機械化回收率高、保濕保墒,我們春天鋪多少,秋天就能回收多少。

記者瞭解到,現在市面上推行的加厚地膜,厚度以0.015毫米為主,比普通地膜厚0.005毫米。但地膜按重量銷售,在同等覆蓋面積下,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如果推廣加厚地膜,勢必會增加農民的成本。

武威市涼州區農監站站長 劉鴻:如果沒有補貼的話,老百姓考慮的還是價格因素,會選擇0.01毫米的地膜,主要是現在0.01的地膜,容易鋪出地來。容易鋪出地就是它的延展性好一些,1米的話,可以再拉一下,可能能鋪出1.1米,就能多鋪一點地出來。

李雙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玉米需要用到5公斤普通地膜,如果使用加厚高強度地膜,則需要7公斤,以每公斤地膜10元的市場價,使用加厚地膜每畝成本增加20元。但在涼州區,使用加厚地膜每畝會有三十元的價格補貼,經過財政資金補貼後,加厚高強度地膜的實際使用成本與普通地膜相差無幾。在價格補貼下,加厚高強度地膜逐漸被種植戶接受,在武威市民勤縣一家地膜生產企業,目前90%的產能都用來生產加厚地膜。

甘肅邦德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 王陸和:0.015毫米的地膜能夠一條子一次性揭取。像原來的0.01毫米地膜,經過一年的風化之後,秋天就不好回收了。前一段時間,我們下去做過一次回訪,收成鎮的一個老百姓就說,之前用的0.01毫米地膜,他們一天一畝地要耗費1.5個工,像加厚高強度地膜,一早上就回收完了。

武威市涼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 陳彬德:我們2024年的高標準農田,全部推行加厚地膜。一畝地補貼30元錢,這樣就把加厚地膜和薄(地)膜之間的差價補上了。然後加厚地膜,回收利用率又比較高,種植戶又能獲得一部分收益。這樣政策補貼,加上回收利用又獲得一部分收入,對耕地保護,生態保護,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降本增值 倒逼專業化農具研發

地膜回收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在於收集難,為了有效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再利用的附加值,當地農機企業也在加速進行專業地膜回收農具的研發。

武威市涼州區種植大戶李雙學正採用機械加人工的方式回收農膜,這種通過農具將農膜、秸稈全部歸攏在一起的方式,會造成農膜和雜物夾雜在一起,這不僅是李雙學最頭疼的事,也是提高地膜回收率要面對的瓶頸所在。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雙學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李雙學:(回收廠家)直接不要,非得用人工把這些一根一根撿拾起來,抖乾淨了人家才要,但是我們抖的這些活兒費用相當高,一畝地接近達到40塊錢。

記者走訪瞭解到,對於回收企業來講,這種含渣量大的地膜,回收利用的附加值也會低不少。

甘肅邦德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 王陸和:含渣量大的,破碎的,就經過粉碎之後,生產壓制成井圈井蓋。像水洗造粒之後生產的塑膠顆粒,一噸應該在五六千元左右,直接粉碎加工成地膜粉的話,一噸一千元左右。

甘肅全省5200多萬畝耕地,常年覆膜面積約2800萬畝左右,龐大的市場需求和現實中地膜回收的瓶頸困擾包養,也倒逼當地農機企業進行地膜回收專業農具的研發。最近這一個月,一家農機廠負責人楊成達來回奔走在工廠以及試驗田之間,不斷測試包養、改進新一代地膜回收機。相比起“簡單粗暴”地將廢舊地膜和作物秸稈歸攏在一起的方法,他研發的這種機械,通過篩床抖動和纏繞,可以有效分離廢渣。

據介紹,如果人工分離地膜裡面的雜質,一人一天只能作業5畝,如果是機械上陣,作業量可以達到一天70畝,極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目前,甘肅省已經組織了多場農田殘膜機械化回收作業的現場會,一些表現優秀的農機具,將儘快註冊專利、申報驗收、批量生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