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處,年味皆可尋。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從香甜軟糯的棗糕到富有嚼勁的饅頭,再到筋道爽口的麵條,優質專用麥已成為食品加工的剛需。
近年來,山東省高唐縣大力推進優質強筋小麥基地建設,從農業科技、農田建設、產業融合等方面多管齊下做優小麥文章,全面提升小麥產業競爭力,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注入了新活力。
科技賦能,做強“麥芯”文章
“我們是產糧大縣,高唐耕地面積89.3萬畝,常年種植小麥80萬畝左右,但之前種植品種雜亂、規模化程度低、混種混收的現象導致本地小麥市場競爭力弱。”高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巧說。全縣食品加工企業眾多,優質麵粉需求量大,然而長期以來,當地小麥品質無法滿足食品企業的生產需求,尤其是高筋強筋小麥基本依賴外地小麥或進口小麥。
如何改變這種局面,讓農民從土地中獲取更多收益?
高唐縣積極對接中國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示範篩選了40多個優質小麥新品種,建設優質強筋小麥繁育基地2.4萬畝,並於去年5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成立了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優質小麥生產基地,成為目前山東省唯一一個“中麥578”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從源頭上保障小麥品質。
“中包養麥578”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與棉花所合作培育,具有高產穩產早熟、抗病抗逆廣適等特點。“它的種植優勢非常明顯,不僅畝產達到1400斤左右,而且較其他品種早熟4-5天,為下一季玉米生長爭取了更多時間。此外,製成的麵粉色澤亮白,適宜製作優質麵點,被多家知名面業企業青睞,比普通小麥每斤收購價格高0.1-0.2元。”聊城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樊春燕告訴記者。
為保障優質專用小麥良好長勢,夯實糧食豐收根基,高唐開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推行統一供種、統一深耕、統一播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草害防治、統一管理模式等“六統一”技術集成服務。同時發動“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縣-鎮-村三級科技服務人員,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服務作用,分12個小組深入生產一線作技術指導,採取集中培訓、發放明白紙、“村村響”、抖音短視頻等方式,大力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關鍵技術普及率達90%以上。
2023年,高唐推廣“中麥578”“濟麥44”“山農47”等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36萬畝,主要集中在楊屯鎮、趙寨子鎮、薑店鎮、尹集鎮、清平鎮、琉璃寺鎮,其中楊屯鎮“中麥578”核心示範區3.43萬畝,輻射帶動周邊種植面積達5萬餘畝。
集約利用,做活“土地”文章
“以前大夥兒的地都是東一塊、西一塊,遇到大雨天,小地塊的麥子沒人收,機器也進不去,爛在地裡別提多心疼了。”楊屯鎮安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延明回憶。
為了破解耕地分散化、碎片化,進一步啟動土壤潛力,2021年,高唐縣以楊屯鎮安莊村為試點,積極探索小農戶“一戶一田”經營方式。將農民分散的承包地通過“換地”“並地”等方式整合到一起,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路包養網相通、渠相連,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進一步推動了土地託管流轉,為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機械化作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村裡召開了很多次全體黨員、幹部、群眾代表會議,一邊聽取意見,一邊講解政策,耐心細緻地反復給村民做動員工作,只用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全村177戶508塊土地的‘一戶一田’改造。”王延明介紹。
經過改造後,眾多小地塊之間的墒溝、田埂得到整平,部分小地塊之間的水渠和生產路得到複墾,全部實現了“無壟”種植,農民耕種、灌溉、收割等環節機械化水準更高,投入成本明顯降低。同時吸引了一批能人大戶投入糧食種植行業,土地流轉租金由從前的400元漲到了1100元,進一步解放了農村勞動力,使農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便利和實惠。
不僅如此,通過實施土地整理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加上對荒地進行有效開發,安莊村耕地面積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由原來的1688畝增加到現在的1990畝,增加了300餘畝土包養網地。“多出來的地,除了用於村公共設施用地外,還公開進行合法拍租流轉,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王延明說。
據瞭解,高唐已入選山東省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示範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9.3萬畝。2023年,新改建4.1萬畝高標準農田,創新採用“EPC+O”模式(設計、採購、施工及運營一體化的總承包模式),持續改善提升農田基礎設施。
融合發展,做實“增收”文章
近日,在高唐縣包養網雙龍制粉有限公司的數位化生產車間裡,幾十台機器高速運轉,經過清理、篩選、浸泡、磨粉、篩分、打包等多道工序後,一袋袋優質麵粉新鮮出爐,而貫穿六層樓的智能化生產線無人看守,一切依然井然有序。
“這段時間我們開足馬力,每天至少有四五百噸麵粉出廠,被銷往東北、內蒙古、四川、貴州等地。”公司總經理趙子旭告訴記者,從2021年開始,他便著手對原車間進行技術升級和數位化改造,在購置了多種感測器設備並配套MES系統後,工廠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新上的生產線可生產適合油條、水餃、涼皮等食品的20多種專用麵粉,去年產值達2.3億元。
高唐縣通過“企業+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等訂單形式,組織標準化生產,優化優質小麥品種佈局與規模化,實現良種良法配套化,耕、種、管、收機械化,推包養網動農業轉型升級,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
“生產專用麵粉對小麥品質要求很高,現在高唐有了豐富的原料資源,就地取材大大節約了生產運輸成本,我對今後的發展更有信心了。”趙子旭說,公司簽下了8000畝優質小麥訂單,他不再為收不到好麥子而犯愁。
在“市場拉動、龍頭帶動、利益驅動”的動力下,高唐深耕小麥規模化加工新製造,通過原糧由普通小麥向優質小麥轉變,一般麵粉加工向中高端專用麵粉轉變的收儲和生產結構調整,積極銜接下游休閒食品與康養食品企業原料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研發,提升小麥加工環節的附加效益,推動全縣小麥全產業鏈、供應鏈生態的快速發展。
“全縣擁有農產品加工企業311家,其中食品加工企業175家,規模以上康養食品企業21家。如果全面積種植優質強筋小麥,全縣小麥能增收約3400萬元,並且為小麥加工企業直接節約生產成本1700多萬元。”高唐縣委副書記崔行飛表示。
下一步,高唐將依託小麥原糧生產大縣、產業區位交通優勢的特點,做強小麥全產業鏈條、做大產業集群、做優產業生態,推動實現小麥種植基地化、加工規模化、產品優質化、服務多樣化,打通好從田間地頭、小麥加工、休閒食品加工、電商物流最終到餐桌的鏈條,打造好產業新生態,集中打造一批圍繞小麥全產業鏈的加工產業集群,全面增強小麥全產業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