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探測器產品抵達中國文昌發射場,計畫在今年上半年發射。
國家航天局1月10日發佈消息稱,1月8日、9日,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探測器產品分別搭乘安-124和運-20飛機,抵達海南美蘭國際機場,隨後通過公路運輸方式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後續按計劃進行發射前各項測試準備工作,嫦娥六號計畫於今年上半年實施發射。
空間站安全高效運行、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正式發佈、可重複使用航天器再次發射、全年近70次宇航發射……2023年,中國航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4年,嫦娥六號、載人航太、鵲橋二號……中國航太將延續精彩,亮點不少。
嫦娥六號預選著陸區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 央視新聞 截圖
嫦娥六號將實施月球背面採樣返回
據悉,嫦娥六號任務將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智慧採樣和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實施月球背面自動採樣返回,同時開展著陸區科學探測和國際合作。這也將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並採樣返回。月球背面整體相對月球正面更為古老,具有重要科研價值。迄今為止人類已進行的10次月球採樣返回,但均位於月球正面。
根據官方此前公佈的資訊,嫦娥六號任務預選著陸區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以期發現並採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增進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在國際合作方面,嫦娥六號任務搭載了法國的氡氣探測儀、歐空局的負離子探測儀、義大利的鐳射角反射鏡、巴基斯坦的包養網排名立方星等4個國家的載荷和衛星項目。與此同時,我國正在加快推進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希望更多國際夥伴加入,共同拓展人類認知疆域,為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受到月球的遮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無法直接與地球通信,為包養網順利完成月球背面航天器與地球間的通信,我國將發射新研製的鵲橋二號中繼通信衛星,衛星計畫在上半年發射。鵲橋二號作為一顆中繼通信衛星,主要用於轉發月面航天器與地球之間的通信,它首次任務將為嫦娥六號服務。
嫦娥六號任務將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智慧採樣和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 央視新聞 截圖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去年9月接受央視採訪時介紹,我國現在正在進行月球探測的四期工程,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主要是在月球南極建設一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在2030年之前實現。其中,嫦娥七號計畫2026年前後實施發射,其主要任務是去月球南極尋找月球存在水的證據。擬於2028年前後發射的嫦娥八號,主要任務是勘查月球上的資源,並對資源的再利用進行實驗。
吳偉仁在受訪時還透露了一個重要資訊,“2030年之前,中國人的腳印肯定會踏在月球上去,這沒問題的。”2023年7月,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發佈《關於徵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月面科學載荷方案的公告》指出,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經啟動實施,計畫先期開展無人登月飛行,並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中國空間站將迎6名太空人
正在太空高效運行的中國空間站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今年,我國將實施四次飛行任務,分別是: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
目前,神舟十七號太空人乘組已經在軌工作兩個多月,其間,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3名太空人相繼完成了平臺維護、科學試驗、首次出艙進行天和核心艙太陽翼試驗性維修等既定任務。
根據此前公佈的計畫,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七號太空人乘組將迎來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乘組計畫於今年4月左右返回東風著陸場。據新華社報導,神舟十八號和神舟十九號乘組均由3名太空人組成。這意味著今年空間站將上演兩次在軌“換班”,6名太空人將陸續進駐“太空之家”。
目前,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已運抵文昌航太發射場,正在進行總裝和測試,等待年初的發射。2023年5月,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從2023年發射的天舟六號開始,天舟貨運飛船採用了改進型貨物艙,裝載空間增加了約24%,裝載重量提高了約22%,包養網從以前的6.9噸提高到了7.4噸,提高了密封艙貨物裝載能力,使貨運飛船發射頻次得以由2年4發降低至2年3發,切實提高了空間站工程綜合效益。
隨著建造階段任務在軌資料的累積,天舟貨運飛船的補給效能不斷提升。據介紹,天舟七號發射時的在軌庫存和貨運飛船的上行量,合起來可支援太空人乘組在軌駐留1年。因此,天舟七號發射時的物資補給可以支援神舟十七號和十八號兩個太空人乘組在軌執行任務。
商業航太蓬勃發展
近年來,中國商業航太發展迅速,2024年,商業航太也有不少看點。
今年,海南國際商業航太發射中心有望迎來首次商業發射。據央視去年12月報導,海南國際商業航太發射中心一號發射工位正式竣工,這標誌著中國首個商業航太發射場在形成發射能力過程中取得關鍵進展。
海南國際商業航太發射中心位於海南省文昌市,在2022年7月開工,計畫在今年實現常態化發射。其一號發射工位是國內新一代中型火箭長征八號的專用工位,塔架高83米,包養網包含固定勤務塔、發射台等11類設備設施。與傳統發射工位相比,其取消了導流槽、採用模組化鋼結構發射塔架方案,使建設週期縮短了一半。
據稱,二號發射工位目前正在建設,已完成導流槽主體封頂,計畫在今年2月完成土建施工,5月底完成設備現場安裝調試。技術區三包養網平廠房等配套設施建設正在有序推進,計畫今年9月底完成建設。
在商業運載火箭發射方面,多個商業航太企業的火箭在今年將進行常態化發射,一些型號火箭將迎來首飛。
中科宇航研製的力箭一號遙三運載火箭計畫在今年1月執行第三次發射任務,將“一箭五星”送入太空。據悉,中科宇航計畫在今年計畫實現6發火箭出廠,依託創新不斷提升火箭快速回應能力,支撐中、低軌衛星星座快速組網等重大發射任務的順利實施。
根據“天兵科技”1月5日發佈的消息,110噸推力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天火十二”(簡稱TH-12)近日圓滿完成首飛批次校準熱試車,具備交付首飛及後續批產化發射條件。
TH-12發動機是為大型液體運載火箭天龍三號配套研製,天龍三號是“天兵科技”研製的大型液體運載火箭,直徑3.8米,起飛品質590噸,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17噸,太陽同步軌道運力14噸,性能直接對標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該火箭採用大推力、可複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用於滿足中國衛星互聯網“低成本、高可靠、高頻次”的發射需求,首飛計畫在今年年中進行。
作為國內首個全固體捆綁式中型運載火箭,“東方空間”研製的“引力一號”火箭首飛也受到關注。該火箭採用了捆綁四台助推器的“三級半”全固體捆綁構型,使火箭能在保持30米高度的情況下,運載能力達到中型火箭水準,其近地軌道運力6.5噸。發射成功後將成為全球運力最大固體火箭、國內運力最大民商火箭。根據“東方空間”此前披露的資訊,該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將於近期展開。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