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懷化開放大學的校園裡,一架造型小巧的無人機一下子飛到200米高空,不一會兒又快速降落,平穩流暢的飛行操作吸引了眾多同學圍觀,其中就有來自懷化市中方縣銅灣鎮思坪村的種糧大戶楊英平。“今年剛買了一架無人機,聽到市里要辦農機作業操作手培訓班,我趕忙報名,好好學習一下無人機規範操作,學好了自己也能開展無人機植保作業,有餘力的話還能給周邊農戶提供服務。”楊英平高興地說。
這是湖南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湖南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包養網為支撐,大力包養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近十年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27.6萬人。隨著參與培訓的農民把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應用到實際的生產實踐中,這批學有所成的高素質農民正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領頭雁”,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了人才支撐。
分層分類,精准培訓提品質
為切實推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落地見效,湖南出臺了《2023年湖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湖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育規範》等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層分類實施培育工作,省級重點抓好示範性培訓和高層次人才培育,市級重點抓好區域共性技能培訓和全產業鏈綜合型人才培育,縣級重點抓好各類技術技能培訓和產業帶頭人培育,促進職業能力培訓與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有效匹配。
為實現精准培訓,確保培育品質,永州市寧遠縣篩選出全縣具備潛力的高素質農民2萬余人,建立了高素質農民培育物件資訊庫,5年來組織開展“水稻、水果、茶葉、水產”新技術提升專題培訓班200多期,培訓農民2.7萬余人次。
此外,湖南還根據農業生產季節合理設置培訓內容、時長,按農時分段開展培訓。今年初,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相關部門利用冬春農閒時節,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為重點,因地制宜圍繞大豆油料擴面積、提單產開展系統培訓,開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實用技術培訓。
精准培訓從源頭上杜絕了“大水漫灌”式培訓的弊端,有效推動了全省高素質農民隊伍結構持續改善、品質持續提升。何廣澤、王立斌、朱霞、王新兵、高貴等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保供先鋒,通過帶動農戶成立合作社、發展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不斷壯大新包養網比較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大大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包養平臺推薦能力。
精心組織,要素保障強基礎
專業性、系統化、多元化的高素質農民培育,離不開專業師資力量、社會培訓機構、政府專項資金等資源要素的支撐。
為進一步夯實高素質農民培育基礎,湖南堅持以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農廣校、科研單位等公益性培育機構為主體,打造了一支具有湖南特色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師資隊伍,長期穩定承擔培訓任務。2022年,全省共有406所(家)、1033個實訓基地參與了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除此之外,今年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對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培育物件予以扶持的指導意見》,對高素質農民優秀學員予以產業及專案扶持。
全國共用鄉村振興實踐指導師劉英,常年行走在授課一線,對農民需求如數家珍:“往大處說,我們要為國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培育更多高素質三農人才;往細處說,我們要為農副產品出村進城找路子,讓農民的生活過得更紅火。”寒來暑往十余載,劉英帶領團隊累計培訓學員7萬余人次,其中4萬多人成功在網上開店和銷售產品,1萬余人成為“村播帶貨”網路銷售達人。
為了更好地對接農民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需求,今年湖南在全省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情況調研,通過產業發展主題座談會、上門訪談、發放調查問卷、專家論證會、教師團隊指導服務等形式,從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方法等方面開展培訓需求調研,獲取有效建議和意見500餘條,為科學制定培育實施方案奠定堅實基礎。
資源互通,多方協作擴影響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與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科協、省殘聯、共青團省委、省婦聯等共同發力,資源互通、陣地共用,不斷擴大高素質農民培育的範圍,增強培育的影響力。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與省教育廳聯合推介17所省級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與省科協聯合舉辦了5期農民科學素質網路大賽,與省殘聯聯合開展了4期殘障人士鄉村振興人才培育示範性培訓班,與共青團省委、省婦聯聯合開展了多期青年、巾幗致富帶頭人示範培訓班,與省人社廳合作評定了第一批鄉村振興農藝專業職稱,形成了大培訓工作格局。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聯動與多部門分工協作的培訓工作格局,並推動農民教育培訓與基層黨建有機結合,教育引導農民聽党話、感黨恩、跟黨走。同時,強化培育各環節組織管理,依託全國農民包養網教育培訓資訊管理系統開展專案監管,通過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開展機構、師資和效果等綜合管理線上評價,加強專案資金監管,確保財政資金發揮最大效用,推動培育工作惠及廣大農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