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競爭力測度、演進與國際查甜心寶貝包養網比較_中國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是改變全球經濟版圖的關鍵變數,科技領域的競爭成為大國博弈的核心。在這一背景下,綜合評估國家科技競爭力對把握國際科技競爭格局、判斷我國科技競爭優劣勢、支撐國家科技政策與戰略制定以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尤為重要。國內外已有部分相關主題研究報告聚焦國家綜合競爭力評估,如《全球競爭力指數》(GCI)和《世界競爭力年鑒》(WCY);部分報告聚焦國家科技競爭力評估,如《國際科技競爭力研究報告》和《中美科技競爭力評估報告》;還有部分報告聚焦國家創新競爭力評估,如《全球創新指數》(GII)、《歐洲創新記分牌》(EIS)、《國家創新發展報告》和《國家創新力測度與國際比較》。有別於已有的研究報告,《國家科技競爭力報告2023》(以下簡稱“2023報告”)聚焦科技活動本身,從反映國家科技水準的潛力、效力和實力的3個側面入手,構建指標體系,多角度分析各國科技競爭力情況,有助於多維度全面把握國家科技競爭格局。

本文延續《2019國家科技競爭力報告》定義,將國家科技競爭力定義為一國在一定競爭環境下,能夠有效動員、利用科技資源並轉化為科技產出的能力。同時,本文延續相關指標框架,採用多維創新指數的方式,從國家科技競爭潛力、國家科技競爭效力和國家科技競爭實力3個維度(二級指標)構建了國家科技競爭力評估分析框架,涉及19個三級指標(附表1)。這一框架充分考慮了國家科技競爭力的內涵,綜合考慮了國家科技活動的投入、過程和產出這3個不同方面,即國家科技競爭潛力表徵一國科技投入水準、科技競爭效力表徵一國科技投入產出轉化效率、國家科技競爭實力表徵一國科技產出及收益的情況(圖1)。2023報告全部採用定量指標,能客觀反映國家科技競爭力水準,有效兼顧了體現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和效率2類指標。

根據2023報告中34個主要國家在2011—2022年國家科技競爭力的評價結果,本文重點對包含我國在內的11個典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發展情況進行跟蹤評價,以瞭解我國科技競爭力演進趨勢和相對水準。進一步,將科技競爭潛力指數、科技競爭效力指數和科技競爭實力指數這3個二級指標的排名進行兩兩組合,通過相關關係刻畫國家科技競爭格局。最後,嘗試提出提升我國國家科技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我國科技競爭力演進與國際比較

本文選擇世界6個主要科技強國和包含我國在內的5個金磚國家共11個典型國家作為研究物件,對比分析我國科技競爭力情況。本節展示這11個典型國家在2011—2022年科技競爭力指數及排名的變化情況,分析各國科技競爭力相對位置。進一步,具體分析我國在國家科技競爭潛力、國家科技競爭效力和國家科技競爭實力這3個二級指標上的表現,與其他典型國家進行對比,瞭解我國科技競爭力的優劣情況。

我國科技競爭力轉向穩步增長階段,但與科技領先國家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整體來看,除我國外的10個典型國家科技競爭力指數值略有上升,總體保持穩定(圖2)。我國科技競爭力指數值上升顯著,但與科技領先國家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11個典型國家根據科技競爭力指數值可大致分為3個梯次:美國和日本科技競爭力指數值遠超其他國家,且保持大幅領先,位於第1梯次;我國及德國、韓國、英國、法國科技競爭力指數水準相對較高,排名處於中上游,位於第2梯次;除我國外的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這4個金磚國家科技競爭力指數與上述國家差距明顯,排名處於中下游,位於第3梯次。

我國科技競爭力在12年間包養增長迅速,科技競爭力從第2梯次末尾躋身第2梯次前列。我國科技競爭力指數值從2011年的11.04增長至2022年的28.46,排名從2011年的第12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5位,超過法國、英國和韓國,在第2梯次中僅次於德國。

我國科技競爭力發展水準已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向穩步增長階段。我國科技競爭力指數增長率於2015年達到最高值(18.26%)後逐年下降,最近3年增長出現一定程度停滯,進入新的增長階段。具體來看,2015年以來,我國科技競爭潛力、科技競爭效力和科技競爭實力3個方面指數值增幅均在逐漸放緩,2021年、2022年增速均在10%以下,增速低於過去水準。我國科技競爭效力指數近3年下降是導致我國科技競爭力整體水準停滯不前的最主要原因。

我國科技競爭效力水準大幅低於主要科技強國,制約我國科技競爭力整體提升

6個主要科技強國的科技競爭效力指數值長期保持穩定,排名略有下降,但始終保持在34個主要國家中的中上游(圖3)。2022年,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韓國和美國科技競爭效力排名分列第4位、第10位、第15位、第20位、第12位和第14位。5個金磚國家中,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科技競爭效力指數值水準較低,科技競爭效力排名位於34個主要國家中的下游,2022年分別位第33位、第34位和第32位。南非科技競爭效力穩定上升,指數值由2011年的12.27上升至2022年的21.24,排名由第22位上升至第18位,超過法國。

我國科技競爭效力指數增長率於2015年達到最高值(22.31%),隨後開始下降,於2020年及之後增長率變為負值,這一下降趨勢值得關注。分析來看,科技競爭效力增速放緩,且近年開始下降的部分原因在於我國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從而使得科技投入規模相對優勢比科技產出規模相對優勢更高。2022年,我國科技競爭效力指數值排名第24位,對比我國科技競爭實力水準和科技競爭潛力水準,較低的科技競爭效力水準是當前制約我國科技競爭力整體提升的主要原因。

我國在表徵科技競爭效力指數的各項分指標上表現均不佳。具體而言,2022年,除單位研發投入本國居民專利授權量指標得分較高外,我國其餘指標得分均不及6個主要科技強國。尤其是單位研發投入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收入指標得分(0.63)遠低於美國(10.75)、德國(18.64)、日本(10.72)等傳統科技強國,單篇國際期刊論文被引量指標得分(31.96)在11個典型國家中也相對較低,明顯低於美國(55.48)、法國(68.14)、德國(64.96)、巴西(42.17)等國。

我國科技競爭潛力水準進步顯著,效率型指標水準較低影響我國科技競爭潛力提升

美國保持對科技研發活動的高投入,重視通過加大研發投入來保證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圖4)。美國始終是科技競爭潛力指數排名第1位的國家,且其指數值仍保持增長,由2011年的46.11增長至2022年的67.05,增長了45.42%。其餘5個主要科技強國同樣注重科研投入,其科技競爭潛力水準長期保持在較高水準,排名居於中上游。除我國以外,其餘4個金磚國家的科技競爭潛力指數值基本保持穩定,但排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趨向下游。2022年,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科技競爭潛力指數分列第29位、第30位、第28位和第33位。

我國科技競爭潛力在觀測期間大幅提升,科技競爭潛力水準從世界中游躋身上游。我國科技競爭潛力指數值從2011年的19.48上升至2022年的40.46,增幅達107.73%,排名從第18位上升至第7位,與德國水準相當,超過英國、法國和日本。然而,我國科技競爭潛力水準與美國、韓國等高潛力水準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可進一步提升。

效率型指標值難以提升是制約我國科技競爭潛力提升的關鍵因素。從三級指標來看,2022年,我國在研究人員總數指標上得分較高(100),但在每萬人研發經費投入額(9.23)、每萬人研究人員數(15.79)這類效率型指標上得分較低,遠低於6個主要科技強國水準。此外,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額(57.78)指標得分雖然與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相比已經相對較高,但與美國(100)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我國科技競爭實力水準較高,但我國科技產出品質仍需重點提升

國家間科技產出分佈極不均衡,科技產出收益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圖5)。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分列34個主要國家科技競爭實力前4位,相比其他國家科技競爭實力指標得分有極大優勢。美國主導世界科技競爭格局,科技競爭實力長期保持在第1位,且指標值持續增長,2022年美國科技競爭實力指數值分別是日本、德國科技競爭實力指數值的2倍、3倍,大幅領先於其他國家。

我國科技競爭實力指數增長幅度逐漸放緩,但仍顯著高於6個主要科技強國。我國科技實力指數值在2018年超過日本成為第2位,增長率自2020年開始下降至10%以下,但仍高於美國。我國與美國之間的科技競爭實力水準差距呈現不斷縮小的趨勢。此外,韓國、法國和英國科技競爭實力指數值有所上升,但排名變動幅度不大,保持在世界中上游水準。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的科技競爭實力指數值較低,排名居於中下游,2022年分列第18位、第13位、第16位和第26位。

我國在34個主要國家的智慧財產權貿易中仍處於弱勢地位,科技積累尚薄弱,要重視科技產出品質的積累。從三級指標來看,2022年,我國國際期刊論文發表量(98.26)、本國居民專利授權量(100)和PCT專利申請量(100)這3個指標值在34個主要國家中領先。其中,本國居民專利授權量指標值更是超出第2名美國(49.74)的1倍以上。然而,我國國際期刊論文被引量(70.96)、三方專利授權量(32.16)及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收入(8.90)指標值較低,尤其是我國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收入指標值顯著低於法國(11.18)、德國(44.97)、日本(39.86)、英國(18.17)和美國(99.05)這些主要科技強國,制約我國科技競爭實力進一步增長。

國家科技競爭力格局演進分析

為綜合考慮所有國家在科技競爭潛力、科技競爭效力和科技競爭實力3個二級指標兩兩組合下的表現,本節分別以2個二級指標排名做坐標系橫縱軸,以排名第17位和18位國家的中間線為基準作橫縱2條分界線,將34個主要國家分在4個象限。與此同時,選擇各國當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參考指標,表徵圖中氣泡大小,直觀呈現各國經濟發展水準與國家科技競爭力之間的關聯性。

科技競爭實力與科技競爭潛力格局分析

在科技競爭實力與科技競爭潛力競爭格局中,人均GDP較低的國家多處於第Ⅲ象限,人均GDP較高的國家則在第Ⅰ象限、第Ⅱ象限和第Ⅳ象限中(圖6)。6個主要科技強國在2011—2022年始終位於第I象限,屬於高科技競爭實力、高科技競爭潛力國家。金磚國家中,巴西和南非在2011—2022年始終位於第Ⅲ象限,科技競爭實力和科技競爭潛力排名均較低;印度和俄羅斯在2011—2022年始終處於第Ⅳ象限,擁有較高的科技競爭實力,但科技競爭潛力水準較低,俄羅斯的科技競爭潛力指數排名由2011年的第24位下降至2022年的第28位,科技產出進一步減少。我國在2011—2022年進步顯著,從第Ⅰ象限和第Ⅳ象限邊緣上移至第I象限中心位置,逐步鞏固高科技競爭實力、高科技競爭潛力國家地位。

科技競爭效力與科技競爭潛力格局分析

從科技競爭效力和科技競爭潛力排名組合中可以看出,人均GDP較高的國家集中分佈在第Ⅰ象限,人均GDP較低的國家集中在第Ⅲ象限,處於第Ⅱ象限和第Ⅳ象限的國家相對較少,說明科技競爭效力和科技競爭潛力之間存在一定關聯性(圖7)。具體來說,6個主要科技強國中,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韓國始終位於第I象限,法國2022年科技競爭效力排名下降,潛力排名基本不變,導致從第I象限落入第Ⅱ象限。金磚國家中,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2011年和2022年始終處於第Ⅲ象限,屬於低科技競爭效力、低科技競爭潛力國家。我國科技競爭效力和科技競爭潛力排名均有所提升,其中科技競爭潛力排名進步明顯包養,從分界線附近位置上移至第Ⅱ象限中心位置。

科技競爭實力與科技競爭效力格局分析

從科技競爭實力和科技競爭效力2個角度綜合分析競爭格局中可以看出,人均GDP較高的國家大多集中分佈在第Ⅰ象限或第Ⅱ象限,人均GDP較低的國家大多集中分佈在第Ⅲ象限(圖8)。法國在2022年相較2011年的科技競爭效力有所下降,排名退後5位至第20位,從第I象限落入第Ⅳ象限,變為高科技競爭實力、低科技競爭效力國家。除法國外,其餘5個主要科技強國在2011—2022年始終位於第Ⅰ象限,屬於高科技競爭實力、高科技競爭效力國家。金磚國家中,南非和巴西始終位於第Ⅲ象限,屬於低科技競爭實力、低科技競爭效力國家;我國和印度、俄羅斯在2011—2022年始終屬於高科技競爭實力、低科技競爭效力國家,需要注重提升科技競爭效力水準。

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於筆者研究構建的國家科技競爭力指數測度框架,對比34個主要國家科技競爭力水準,並著重對6個主要科技強國及包含我國在內的5個金磚國家的科技競爭力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通過我國與其他10個典型國家科技競爭力的橫向比較,分析研究我國科技競爭力的優勢、劣勢,針對性支撐我國科技政策的發展方向。

研究發現:我國科技競爭力已經進入34個主要國家上游行列,轉向穩步增長階段,但與科技領先國家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科技競爭潛力仍有提升的空間,特別在每萬研究人員研發經費投入額、每萬人研發經費投入額和每萬人研究人員數這類效率型指標方面與科技強國水準仍有較大差距。我國科技競爭效力近年呈現下降趨勢,同時水準大幅低於主要科技強國,這是制約我國科技競爭力整體提升的關鍵因素。較低的單位研發投入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收入和單篇國際期刊論文被引量2個指標是影響我國科技競爭效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我國在過去12年間科技競爭實力增長迅速,與美國差距不斷縮小,但在體現科技產出品質的國際期刊論文被引量、三方專利授權量及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收入方面水準相對較低,要著重提高。

結合上述發現,提出以下3方面建議。

實施國家科技競爭力綜合提升戰略

雖然我國科技競爭力整體水準已處於世界前列,但與美國、日本等世界科技強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現階段,我國科技發展主要任務正在從科技模仿追趕向科技自立自強轉型,對科技戰略的綜合性、系統性、前瞻性和自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研究制定國家科技競爭力綜合提升戰略思路。從宏觀要素引導、中觀資源配置、微觀人才培養角度出發,構建多層級驅動、多維度覆蓋、多方位優化的科技潛力、效力和實力綜合提升戰略。

推進“產業、科技、教育、人才”四位一體融合發展。堅持科技、教育、人才與產業協同發展的原則,圍繞產業國際科技競爭力提升,加快科技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建設。

著眼未來科技前沿實施科技戰略前瞻佈局。發揮中央科技委員會理順戰略決策和領導戰略實施作用,推進調查研究以準確把握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和問題,開展週期性戰略預見分析以研判科技發展方向,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建立效率導向的科技管理體制機制

我國科技競爭效力表現不佳,體現在表徵單位研發經費科技產出和研發人員人均科技產出方面的相關指標數值顯著低於主要科技強國,制約了我國科技競爭力的整體提升,迫切需要健全適應國際競爭的科技發展與管理體制。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建立效率導向的科技資源配置機制。搭建科技資源配置導航平臺,識別行業技術動態與產業發展需求,系統科學支援合理佈局科學研究方向,提升科技投入整體效能;進一步優化科研經費管理與配置,著力解決科研經費交叉重複和浪費等問題,確保經費真正有效地用於科研本身。

建立品質和效益導向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注重科技成果的實質貢獻和實際價值,要圍繞科技成果在學科領域的貢獻、解決社會發展問題的潛力、支撐國家發展需求的能力等方面建立科技成果評價機制。

推進科技人才隊伍高品質發展,提升人均科技產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科技事業,建立高水準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優化科研人員激勵體系,加大科技人才對外開放交流與合作,引導科研包養網人員做有價值高水準面向國際的科學研究。

強化面向國際競爭的科技發展戰略

我國科技創新國際影響力不足是制約科技競爭力水準整體提升的關鍵因素,體現在國際期刊論文被引量、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收入、三方專利授權量等指標與主要科技強國有較大差距,需要強化面向國際競爭的科技發展戰略。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推動我國科技發展戰略向提升國際影響力轉型。圍繞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提升調整我國科技發展戰略佈局,系統佈局國際競爭新領域、新賽道,以前瞻性科技戰略促進我國科技研究由跟隨型向引領型轉變,推動更多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湧現。

推動企業開展國際化科技發展戰略。支援企業多種途徑開展國際化科技發展戰略,鼓勵企業面向全球佈局事關核心技術的創新網路,引導企業根據戰略發展需求申請國際專利,包養網加快海外智慧財產權佈局。

多管道推動提升科技成果國際交易。通過舉辦國際技術貿易論壇、培育技術出口示範機構、加大國際技術貿易高級人才培養力度等形式,著力提升技術出口能力。積極參與智慧財產權全球治理,推動完善智慧財產權相關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破除科技成果的國際交易阻礙。

(作者:陳凱華,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溫馨、張超,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