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後,首場“部長通道”啟動。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就糧食生產供給形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關問題回應了社會關切。
去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產量數字真實可靠、完全可信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始終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重大話題。“部長通道”上,有媒體提出,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但社會上對此有一些不同聲音,那麼,糧食生產供給形勢到底怎麼樣?
對此,唐仁健回應:“在中國這麼一個人口大國,如果吃飯出了問題,那是顛覆性的、不可承受的,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他介紹,去年,我國局地遭遇了頻繁的、極端的自然災害,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最後還是實現了糧食生產“以秋補夏”“以豐補歉”,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908億斤,比2022年增產177.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算下來,去年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包養行情到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了7公斤,繼續高於國際公認的人均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去年遭了災,災害還不輕,糧食生產仍然高位增產、再創新高,社會上一部分人對此存疑。唐仁健回應道:“很明確無誤地、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們糧食產量的數字是真實可靠、完全可信的。”他進一步作出說明:首先,糧食產量數字是國家統計局通過在各地的直屬直管的調查總隊,按照嚴密的程式抽取大量樣本,最後按當季實割、實收、實產的數字計算出來的,增就是增,減就是減,比如去年夏糧就因為“爛場雨”而減產。
傳統認識上,糧食生產存在“兩豐一歉一平”的週期,如今這一迴圈早已被打破。唐仁健說,經過這麼多年中國共產黨人一代接一代矢志不渝地努力,咬定糧食安全不放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空前的力度大抓、特抓、實抓糧食生產,現在農業的裝備條件、抗災能力、生產經營組織方式等已與往年不可同日而語。他舉例道,2022年長江流域一些省份遭遇歷史極值的高溫乾旱,但由於建成高標準農田,旱能澆、澇能排,受災區域內89%的中稻和95%的晚稻都有水可灌。當地農民講,只要有水,溫度高點沒關係,還可能增產。
唐仁健還建議媒體和社會各界聯繫實際生活中來感受和看待糧食產量。他表示,糧食作為剛需品,只要供應量少了,市場和價格一定會反映出來。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顯示,去年國際大米價格上漲21%,國內大米價格上漲1.7%,糧食價格總體穩定,就是豐收的有力例證。
奪取夏糧豐收有基礎,“五良”集成大面積提升單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推動大面積提高單產。媒體也十分關注今年糧食生產。
“今天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的‘驚蟄’。農諺講‘春雷響,萬物長。’”唐仁健首先介紹了當前冬小麥苗情,根據近期調度情況,已返青的小麥中,一二類苗比例達到88.2%,比去年本就很好的苗情還要高0.7%,比近五年平均值高1.8%。
具體到今年糧食生產要抓哪幾個方面,唐仁健表示,重點是穩面積、提單產、優服務、強政策。糧食播種面積是豐收的基礎和前提,當前面積潛力已經挖掘了不少,但有些地方的撂荒地還要儘量種起來,努力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糧食增產的重心要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集成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這“五良”,重點推廣密植、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措施,在試驗田、示範田、指揮田的基礎上,讓單產能夠大面積提升。重點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增強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改革啟動農技推廣體系,發展各種專業型、社會型、服務型企業,構建起公益、半公益和經營性組織相互協同的服務體系,帶動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圍繞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繼續提高小麥和早稻最低收購價,實現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全覆蓋,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補助水準,取消各地對產糧大縣的資金配套要求。
此外,唐仁健還特別強調抓好農業防災減災,表示今年前段時間的雨雪冰凍災害,給南方油菜和蔬菜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對北方冬小麥總體利好,但也增加了病害發生概率,下一步將有針對性地強化防蟲治病措施。
咬准鄉村振興目標一件事一件事地辦,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後過渡期的第4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得怎麼樣?下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特別是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有哪些思路和舉措?
就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的問題,唐仁健回應表示,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黨中央給三農戰線立下的底線任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的大事要事。近3年,我們堅持包養標準不降、措施不包養松、力度不減,抓好脫貧成果鞏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他以一組資料作了補充:去年832個脫貧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396元,近3年年均增加1200元左右,增速高於全國農民平均增速;脫貧勞動力每年務工就業規模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戶均一人以上就業;脫貧縣都已培育形成2到3個特色主導產業,90%的脫貧戶參與其中、分享收益。
怎麼做好“鞏固”之後的“拓展”文章?怎樣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唐仁健表示,將按照黨的二十大精神、今年中央一號檔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學習好運用好20年前包養網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推動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找准蘊含其中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包養網制,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具體思路舉措上,唐仁健說關鍵是把握好三點:把正出發點,鄉村振興要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要為農民而建,一定要搞清農民的真實需求和訴求,摸清他們的真實意願和意圖,不能拍腦袋作決策,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圖虛名。把住關鍵點,堅持“數量服從品質、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把鄉村振興的事辦好。把好落腳點,聚焦群眾反映強烈、能抓得住、抓幾年就能見到成效的幾件事,列好任務清單,建好專案庫,咬准目標一件一件辦下去,辦一件成一件,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先後走上“通道”回答記者提問。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前,還舉辦了首場“代表通道”。